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武舞与舞武

博武国际武术网 2014-3-11 15:26:20

  套路,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国外同类项目的一种重要特点。在武术界,畅谈套路之美,反对者不会太多;说套路是一种艺术,多数学者也会给予认同。然而,对套路性质的界定,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焦点。针对套路表演与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人们对套路的性质提出了质疑: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套路到底姓舞还是姓武?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涉及到套路与技击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关系到传统心理的历史积淀。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在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套路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以及套路与技击的基本关系。

   这是一个对传统武术套路角色的认识问题,关系到我们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历史定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获得不同的地位。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告诉我们,文化传统中的武术套路,是依附于技击,还是本来就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方式;武术套路的出现,是记载技击动作的一种方式,还是以技击动作为材料的艺术创造。

   让我们从对传统武术套路渊源的考察开始吧。

   1 源于武舞

   不少学者指出,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存在的。实用性与情感性,可能是古人更为关注的。追溯武术套路的原始形态,应该是在神话中早已存在的武舞了。

   《山海经 · 海外西经》说:“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头,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是对远古时期战争现实的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述。帝断刑天之头的精明干练,操干戚以舞的潇洒飘逸,使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凶残的搏杀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某种可能性的联系。帝操干戚以舞,已经武术表演的原始意味;不难看出,帝之舞,完全是对自己战胜刑天之喜悦心情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神话色彩较浓的描述并不能作为我们界定武术套路起源的依据,然而,它至少可以说明,这种以武为舞的形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西周时期的武舞,已经不再需要我们通过神话来了解。此时的武舞,常以模拟战胜对手过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并以此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炫耀自己取得的辉煌战果。另外,在当时,武舞也常被作为一种搏杀技术的训练方式,并以集体的武舞演练方式来增强军队的士气。此时的武舞,著名的两种:一为象舞;一为大武舞。象舞是周文王时的武舞。汉代郑玄说:“象,周武王伐纣之乐,以管播其声,又为之武。” [1] 大武舞是对周武王伐纣的战斗历程的描述。“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士卒皆欢乐,歌以得旦,因称之‘武夙夜’。”如果我们可以把舞武作为武术套路的原始形态的话,那么,应该说,在周代,姓舞的武术套路与姓武的武术套路,似乎是分离而并存的。只是,从现有的历史记载看,姓舞的成份更多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一宽松的学术环境下,武术的功能与形式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此时,以前主要被运用于战场的军事武术,开始向生活领域渗透,日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娱乐性和竞技性 [2] 的民间武术。武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定的自觉意识。武术功能与形式的多样化,为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

   古时的武舞,经由春秋战国的发展,到汉代尤其是东汉时,已有较大的发展。此时的剑舞、斧舞、钺舞等,已更多了强烈的攻防含义。作为一种简易的武术套路,当时的武舞,其技击性与规范性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