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子鸣先生武术文化思想研讨会举行
博武国际武术网 2018-11-18 15:23:22
2018年11月16日,在“李子鸣杯”衡湖论剑第二届演武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同仁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
“李子鸣先生武术文化思想研讨会”由北京子鸣武术协会会长、北京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秀人主持,到场的嘉宾有:北京人文大学研究生导师武世俊、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原秘书长毛新建、李子鸣先生弟子北京市武协副秘书长、赵氏擒拿研究会会长赵大元、李子鸣先生弟子北京武协形意拳研究会原会长邸国勇、李子鸣先生弟子北京皇封少林五虎棍会长杜宝利、李子鸣先生弟子北京子鸣武术协会监事长杨树、李子鸣先生弟子郭志善、原中央党校老干部局局长刘久深、北京武术家丁保华、衡水武术协会主席孙长江、《武魂武道》杂志主编邵守俊、全球功夫网主编杨文学、博武国际武术网记者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秀人主持活动
李子鸣先生的武学思想归纳起来可以用以下20个字概括:爱国尚德、包容开放、科学创新、文武并举、无私奉献,具体用八种精神来体现。
李子鸣先生出生在九州之首——河北冀州,这里是中华民族祖先主要的居住地,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在李子鸣先生幼小的心中扎根。一九四三年,正值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阶段,也是异常艰苦的阶段。李子鸣先生响应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投身革命。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前,六年多的时间,他克服企业上的重重困难,为党组织筹集资金,先后创立了“宏业酱油厂”和“元隆商行”作为地下党的掩护点,在残酷的革命时期,李子鸣先生出生入死,舍家为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四十年之际,他用硬笔书法,写下中国同胞的伤亡人数,并用红笔在上面涂抹,意味着血流成河,不能忘记。他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一生跌宕起伏。但是,钟爱人民、盼望着祖国昌盛、富强的爱国情怀贯穿始终。
毛新建先生讲话
在三十七年前,他在董海川先师安葬仪式讲话中就这样说“要继承好八卦掌这份武术文化遗产,继承好祖先留下的一切文化遗产,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他说“要尚武崇德,把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振兴中华,吾愿足矣。”
李子鸣先生的武学思想,首先体现的就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的思想是武术要服务于祖国和民族,要保家卫国,民族兴旺人民康富,武术与国家命运不可分割。
崇德尚武,正气凛然的民族精神。
李子鸣先生幼年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好动好胜的孩子,他的自传中说,四五岁的时候,就成天炕上炕下上蹿下跳,抄起个家伙什就摆弄,喜欢舞枪弄棒,5岁时他先随叔叔李晋卿习武,他的叔叔武功高强,勇武乡里,酒量很大,人称“李三壶”,叔父是他武术的启蒙老师。后来他又跟乡中一位姓司的老师习练武功,先习燕青拳。十几岁时身体不好,由我的祖父李晋印带领到梁振蒲先生门下学习八卦掌,1921年与表哥李金豹一起正式拜梁振蒲先生为师。因为梁先生教学有方,挽救了他的生命,所以李先生视恩师为再生父母,追随一生。梁大师也非常喜欢他,二十年代中早期,曾带李先生到天津,为他引见,结识了多位武术名家,其中他与师兄居庆元关系最好。
1928年河北国术馆成立,李子鸣先生时年26岁,血气方刚的他参加了成立大会并与当时武术前辈名家合影留念。
爱武、习武、敬武、尚武,这种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不管在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他的一生离不开武术。特别是退休以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传承、发扬传统武术的事业上。“蜡烛成灰泪始干”,无怨无悔,他的一生诠释了中华男儿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节。
赵大元先生讲话
尊师重道、乐善重义古道热肠的侠义精神。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传统观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他青少年时曾体弱多病,行将夭折,随梁振蒲老师习练一年多后,身体大好,所以视梁振蒲恩师为再生父母,他的书桌旁永远挂着恩师的照片,说起恩师和八卦掌前辈无限敬仰。李子鸣先生自1921年在冀县拜师至梁振蒲先生1932年去世,跟随梁振蒲先生习武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承袭梁振蒲先生传授的功法很多而且功底扎实。
杨树先生讲话
李子鸣先生的师兄郭古民也是冀县人,1932年梁振蒲先生去世,李子鸣先生才离开家乡。1939年到北京后,结识了师兄郭古民,郭先生一生未婚,献身武术,作为师弟在生活上给予郭先生极大的照顾。1949年之前,李子鸣先生在酱油厂时,练功场地很大,师兄俩人每晚都要切磋研究武术。郭古民先生高徒诸葛家保先生也这么回忆,他说酱油厂的大杆子,杆头有碗口粗,我们那时主要在师叔工厂练功。解放后,郭先生生活没着落,李子鸣先生亲自为师兄给毛泽东主席写信,为其求职。因郭先生没儿没女,1968年逝世后李子鸣先生率其弟子、门人把郭古民先生的遗骨安放在北京万安公墓八卦掌墓碑群,后又把恩师梁振蒲的墓迁至万安公墓。
在做中共地下掩护工作时,有革命同志被捕,李子鸣先生拿出家资,挽救革命同志出狱,李子鸣先生尊师重道、忠肝义胆,侠义情怀。
邸国勇先生讲话
触类旁通、勤奋向上,广取精研的学习精神
李子鸣先生爱好广泛:看书,爱看报,爱积累。他留下各种手抄本、笔记、日记有上百本,有时用钢笔,大多用毛笔,详细记录了各种拳决歌谣,病理偏方、古词名句、历史典故等,这些日记笔记非常珍贵。李子鸣先生用练功、读书、写字、画画,不断丰富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还让家人买来《后汉书》几十本,这种好学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后学与家人。
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以他不仅对八卦掌,对其他拳种,对中医及书画也有很深的造诣。文武并举是他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这次演武大会也举办李子鸣先生的画展,展出他的个人书画集。
郭志善先生讲话
维护武宗,敢为人先,笃志传承的开放进取精神
李子鸣先生的思想是很开放的。1969年初春,他刚从“牛棚”放出,与亲人团聚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去东直门外祭拜董海川先师,祖师的坟墓夷为平地,他万分痛心,回家含泪对妻子说:祖师爷的坟没了,我得给重新立起来……这是他最初的动义。后来,从1979年至1981年,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他提出倡议,号召海内外八卦掌传人,将董海川先师的墓敬迁到了万安公墓,并亲自率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这件震惊海内外的壮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人害怕会出事,但他一再表示,出了事他一人承担。
1982年李子鸣先生提出成立八卦掌研究会,他说文革后,传统武术一片散沙,要把武林人团结组织起来,成立了组织才能普及,有了普及才能发展,有了发展才能提高。成立研究会,他团结八卦掌各支门人,最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单拳种研究会。改变了自古师父传徒弟,口传心授一支一系的传承方式,使各支系八卦掌门人终于以组织的形式走到了一起,携手共荣,而且取得了极大成就。
刘久深先生讲话
注重理论研究,实事求是,精研武术的科学精神
李子鸣先生虽然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怀和传统观念,但同时又具有开明进取重视科学与时俱进的现代思想。
一位武术研究者这样说:当时我为了研究八卦掌源流,没有资料,第一位找到李老。李老得知我的意图后,打开坐柜,那里有上百本资料,他一股脑都要拿给我……
从六十年代,李子鸣先生便着手研究手写八卦掌的资料,他师古开今,博取众家所长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甚至把毛泽东选集中有关军事方面的论述,与八卦掌的用法相结合,他根据自己体悟撰写了《八卦掌悟通》、《三十六歌释义》、《董海川八卦掌》、《梁振蒲八卦掌》、《意气功详解》等十几本专著,这些著作深入浅出,对习练者特别有益,深受欢迎,2015年出版的《八卦掌汇宗》已经印刷四次,大受欢迎。李子鸣家人先后为“衡湖论剑”演武大会赠送了270册,先后赠送各届武术爱好者上千册。
武世俊先生讲话
七十年代初,出书特别困难,没书号,没资金,他还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明八卦掌对人民身体很有好处,对强国强种有益,但行将失传,希望国家能出版他编写的书。1982年创建了八卦掌研究会,首先创办了会刊,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普及,规范提高大家的武术理论水平。
胸襟开阔,放眼未来,立志武术造极人类的开放精神。
李子鸣先生写过一幅字“与君共研八卦掌,葆我中华亿兆春”。武术界一致公认,他功夫很好,却不独守,在八十年代挖掘整理工作中做出巨大贡献。他提携奖掖后学。对求学者一视同仁。不管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只要肯学,他从不保守,诲人不倦。从八十年代初到九二年,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函授一位安徽山村的孩子,直到1992年最后一封没有寄出的信,留下了武林佳话。
八十年代初,也是李子鸣先生最先把八卦掌密不传人的“三十六歌”“四十八法”首先公布于世。便于习练者掌握,这是需要胆识、胸怀和眼界的。
习武要讲“手德”“口德”,他总说各个拳种各有所长,要谦虚谨慎,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在八十六岁高龄,只身走出国门,传艺于东瀛和新加坡。期望让武术造福人类。他是武术走向世界早期的传播和实践者。
赠送书法
身先士卒,与时俱进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武术传承和十几年敬迁董公坟墓及八卦掌研究会和工作中,李子鸣先生一直是身先士卒,他把自己家的刚落实政策的房子无偿地提供迁坟委员会和八卦掌研究会使用,一用就是十几年,把自己微薄的工资也拿出来填补研究会工作,其间,有的子女结婚都是到外边租、借房子。
李子鸣先生一生坎坷,年纪大了,更是生活简朴,简单,所需要的东西就是纸、笔、信纸、邮票和书籍。
他提携后学,奖掖弟子,很多人在事业上都得到了他真诚无私的帮助,正是有了老师这种宽广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有了后学们的业绩与成就。
揭牌仪式
李子鸣先生的武学思想正是今天习主席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爱国、友善、诚信、敬业、无私、奉献,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可以这样说李子鸣先生的武术思想,正是新时代的中华武术之魂。
孙长江先生讲话
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研究他、继承他、告慰他。就要师承李子鸣先生这种与时代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武学思想和革命精神。面向未来,团结一心,携手向前,使传统武术发展光大。
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