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武术大家王培生之子王乃祥谈太极拳的“三法”

博武国际武术网 2015-9-25 16:19:13

  各位同道,今与大家一起谈一谈太极拳的身法,息法,心法方面的个人理解和体会。在当今社会,武术作为东方文化一枝璀璨之花,自然越是丰富多彩,越是深邃透彻就越有价值。然而武术在实际普及过程中,则越简单,越讲究实效则越受人们的欢迎。当今科学的发达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使得现代人不可能有过多时间来学习内容复杂,难度偏高的拳种。这就需要同门志士们,在继承,发展,普及,提高诸领域,因人施教,但不能割断传统武术的文化思想内涵。

   (一)太极拳的身法

   身法,就是对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主动地调整,是太极拳练习入门的基础。父亲常讲:“打太极拳和太极推手都是强调不用力气的,而是以松力,沉气,用意为主。因此,顺乎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而制定了轻,慢,圆,匀四个要点,作为训练基础,这基础要从身法着眼,因为身法既是最基本的,也是始终最主要的一个法则。由于每一个姿势的组成,都是通过手法,步法,身法和眼神等动作变化协调配合而形成的,所以对于身法必须要求严格”。通过几十年的习练与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基础功的重要性。近一段时期以来,常接到学员疑问,练拳后有气喘,胸憋,关节疼痛等不舒适的感觉,言中不难看出初学者为多,还有曾经练过单一气功者。鉴于此现象的出现,同门老师们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功的练习,学员们不应急于求成,误道而不及,偏离了太极拳的宗旨。为此,也是我撰写此文的初衷。

   一: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有九个法则,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等。肩,肘,腕三关节部位密切联系,肩能松方能把全身力量集中到手上去,反之,肩不能松,则必僵硬,影响手法的灵活性。松肩加之沉肘,气到手,手心空,气到指梢。松肩就是用意想象把肩部的肱骨头向里和肩胛骨相贴紧,之后马上离开再向下引长。也可意想肩井穴就可以了。

   二:要把全身的力量运到手上去,不但要松肩,还必须沉肘。  沉肘练习的方法,只要肘尖常有下坠之意,好似接触到地面,手腕有活动的感觉或用意一想曲池穴即可。

   三:太极拳的涵胸有两种显著作用,含胸可以使气不上浮,其二涵胸动作对于两腿的起落和进退,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父亲讲,腿之变化,运筹在胸。涵胸的练法,应注意胸部不要挺凸,也不可向内太凹陷而是往下松,两肩微向前一合即可。掌握涵胸之法,是以意想两乳,从乳头往下沉气至肚脐以下即可。

   四:为什么要拔背呢,因为拔背是避免脊柱松弛过度和产生低头弯腰等现象,此外,拔背在技击时,还起着发力的作用。练习拔背时,意想象在两肩正中间脊椎骨处,(大椎),有鼓起来的意思就行了,但不可有意识地向上抽拔。两肩保持灵活,不可低头。

   五:下面谈一谈太极拳的裹裆,因为能做到裹裆时,便会使身体的动作特别轻灵活泼,由于做此动作可以使肛门的括约肌收缩,能起到气沉而不散的作用,裹裆的练法是,心意不能想裆,若以想裆而不圆,只要注意两膝着力有内向的意思,两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即可。掌握裹裆的方法,主要在于同侧的膝盖尖要与脚尖始终保持成上下垂直线,永不变形即可。

   六:为什么要溜臀,因为溜臀可使尾闾中正,身体端正安舒,并且能提起精神。溜臀的练法是,注意两肋稍微收敛一下,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同时两腿的骨四头肌用力,臀部前送脊骨根向前托起小腹就成,其原则收臀不外突。

   七:太极拳的松腰可以使重心下移,达到平衡稳定,这是它的主要作用。并且在技击方面的化,发劲,松腰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松腰不要想腰,只要腹部略微一收即可。

   八:抽胯可使步法不乱而有规律地进退,抽胯的练法,是要注意如迈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右边相反)。这样可使步子的大小一致。掌握此法,是要注意两肩与两胯保持上下对正。

   九:最后谈一谈顶头悬,因为头部为人一身之纲领,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即指此而言。拳论中所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灵顶头悬”。由此可见,顶头悬在身法中甚为重要,对于顶头悬的说法很多。父亲认为尾闾中正与顶头悬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练拳时先求尾闾中正,然后两眼向前平视。同时,下颌微向内收,掌握此法,主要在于眼神向前平视,喉头不要抛露即可。由此可见,练拳时眼神特别重要。神聚于眼,眼是心之苗,意从心中生,如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对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可见,调身是手段,是基础,只有形正体松,才能达到气定神敛。

   (二)太极拳的息法

   太极拳的息法就是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以改变它的频率、节律、深度等,并使之逐步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调息是太极拳中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我记得父亲曾经对我讲过:“无论你练那派太极拳,首先要有名师指点,言传身教,其次你要认真学,要有一定的悟性。至于方法,不同的老师教的方法亦不同,练拳者的情况不同也不一样。各门派太极拳对于呼吸方法各有侧重,所以要想太极拳入门,不是文字说出来的。”各门派太极拳都要求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但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可分为自然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开合呼吸法等。自然呼吸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后两种呼吸方法基础。适应出学者及年老体弱者。对他们练拳时应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否,过早对他们输纳其它吸法,很容易出现呼吸不畅,憋气等不适感觉。吴式太极拳运动,采取的是“腹式呼吸”,要求习者气沉丹田,气宜鼓荡,呼吸与动作要自然配合。 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匀,达到腹实胸宽的状态,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对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太极推手训练中,能做到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气息的合理运用犹为重要。父亲曾讲:“柔而后刚,吸拿呼发,不丢不顶,重柔善化,使劲产生一种极富弹力的整体感,富于鼓荡,特别强调不把别人当扶手,也不给别人做扶手”。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即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多年来遵循父亲创编的应穴习拳法,自觉不自觉地体会到气息的舒畅,心态的平静。简捷于教学课堂,传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

   (三)太极拳的心法

   心法,就是对自我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主动自觉地进行调整和控制,因为在太极拳习练中,无论是以调整动作姿势为主的身法,还是以调整呼吸吐纳为主的息法,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和参与下进行并最终完成的。传统的法则中有意守、调神、练意等,均属于调心之法的范畴。人的精神、意识和情绪是非常活跃而复杂的,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太极拳调心方法的丰富多彩。意守:即意念,守:即相守不离。意守也就是摄心归一、专其一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处而相守不离,借以排除杂念,逐渐达到练拳的要求和目的。调神,练意是在调身、调息基本安静状态下盘练太极拳,体会动作间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基本要求是精神放松,意识平静。力求意(神)、气、形的和谐统一。太极拳调心法的作用,求得安宁、轻松、愉快、喜悦的良性心理活动,增长智慧。有利于调节心理、心态,也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与提升,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父亲讲:”太极拳的动作,并不是简单的四肢动作,而是听命于精气的进退升降动作,必须通过意识指挥气的进退,而推动四肢动作,一切要求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才是”。总之,心法、息法、身法,分别对应人体的意、气、形,三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身法是息法和心法的基础和前提,息法是身法与心法的重要环节,而心法是太极拳的核心之法。此法应:以敬至静求心净,功夫无息法自修。

   以上综述,来源于父亲传授“乾坤戊己功”大课堂时的心得体会。今与同门共享,老调重谈,意在勿失根基,以免身法不在,息法不匀,心法不宁。 

  
王乃祥随父教学
王乃祥随父教学


  
王培生在日本讲学
王培生在日本讲学


  
王乃祥与父亲王培生推手
王乃祥与父亲王培生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