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武术之乡”的舞枪弄棒

博武国际武术网 2015-1-19 15:24:02

  中国功夫史上,武术健儿泱泱的沧州城必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名人辈出,清末武林中人自成“镖不喊沧”的江湖规矩。上世纪90年代,沧州被国家体委授予“武术之乡”的美誉,也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武术之乡。今年63岁的时中秀,绝对称得上武坛“奇女子”,她是“武术之乡”威名的忠实拥趸,从教近40年来,她始终奋战在传武授艺的一线,用不朽的战绩挺起了武乡的脊梁。时中秀麾下的女弟子四夺世锦赛冠军,摘得“全国三大赛”79枚金牌,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乡村女孩迷恋上舞枪弄棒

   1952年,时中秀出生在大运河畔的沧县兴济镇,当时那儿十里八乡都有林立的拳房,乡亲们干完农活会到平坦的打麦场耍上三两趟刀枪,当地浓郁的尚武氛围深深感染着孩提时代的时中秀。尽管是个女孩子,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能记得一些动作,而且能够偷偷把动作连贯成一两节不成熟的套路。“我的启蒙教练名叫邓松涛,是我同学的父亲。”时中秀说,在她的童年记忆里,邓教练可谓多才多能,既能教授武艺又会书法绘画。同学们都非常仰慕邓教练,一到放学,她和老师的女儿等几个小丫头便飞快地跑到教练家中学习武术。练习武术绝对是个苦差事,踢腿、耗腰、开叉等武术基本功,让许多小伙伴都叫苦不迭,能一直坚持下去的寥寥无几。

   时中秀就是那寥寥无几中的一员,教练要求踢腿二十趟,她总比别人多踢几趟;教练要求耗腰十分钟,她总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从13岁开始习武,没想到一练就是五十年,而且这辈子竟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回首从天真烂漫的童年开始一路走来的武术生涯,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时中秀感到无比踏实。

   从武术基本功练起,教练慢慢地把燕青拳、八卦掌、昆仑剑、昆吾剑等传统武术,传授给她和小伙伴们。如同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孩子们一遍遍重复着已练习了成千上万次的武术动作,在别人看来那些动作是那样的枯燥无味,但孩子们却乐此不疲。

   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1972年,沧州地区举办一场规模宏大的武术比赛。要求选手必须会练一套拳术和一套器械,多年来熟练燕青拳和昆仑剑的时中秀,在赛场上技惊四座,从高手林立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了第四名,“丑小鸭”初次登台便崭露头角。

   独到的训练方法让沧州队傲视群芳

   1976年4月,沧州市业余体校成立,同年6月,时中秀被调入体校成为一名专职武术教练。“那时的训练条件非常差,孩子们练功就在大操场上,风吹日晒雨淋都是家常便饭。在突破一些高难动作时,为了防止队员们受伤,教练需要在操场上先挖出一条壕沟,然后在沟里铺上几层厚厚的草苫子,队员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训练的。”时中秀说,当时正是满怀抱负的激情岁月,她训练起来一丝不苟,对队员们要求非常严格,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上百遍,有些调皮的队员在背后偷偷地喊她“女魔头”。

   在沧州体校,时中秀的训练严苛是出了名的。6点至7点早训,16时30分至19时晚训,40年来,只要不带队外出比赛,每天的训练她从不缺席;对队员们的每一个动作,她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做不好决不放过;即使现在已经退休八年,但她仍坚持一线教学。

   1988年,时中秀成为沧州女队的专职教练,二十多年来,沧州队在全省的各类大赛上战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其中的奥秘自然与时中秀的严苛要求分不开,但这只是她成功的一方面。“训练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女孩子的身体发育与男孩不同,在哪个时间段加强基本功和素质的训练、在哪个节点增加难度动作,教练必须要烂记于心。”时中秀说,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摸索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并根据队员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除此之外,她非常注重学习创新。“比赛启用了新规则,而教练不去研究,这肯定是不合格的教练。”时中秀说,比如自选拳的比赛,这就需要教练开动脑筋去创新,需要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传统拳中的菁华要吸取,戏曲、杂技甚至田径、体操都要借鉴,编排出的套路既美观大方又新奇特,这样肯定能够征服裁判。时中秀说,教练必须是个有心人,从细枝末节中寻求突围,“入选各省队的队员经常给我打来电话问候,寒暄之余,我会和她们交流,哪个队的配乐耳目一新,哪个队的服装炫目华丽,我都会一一拿来为我所用。”

   弟子前赴后继世锦赛上摘四金

   一路汗水,一路欢笑,时中秀多年的坚持终得到回报。2001年11月,第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亚美尼亚举行,代表中国出战的19岁沧州姑娘王晓楠,演练的是一套虎虎生威的棍术,最终她登上了女子棍术新套路的冠军宝座。2007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好运北京”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25岁的沧州姑娘崔文娟把一套太极剑法演练得刚柔相济,宛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最终技压群芳轻松夺得冠军。2011年10月,在土耳其阿格拉举行的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19岁的沧州姑娘阚文聪以一套潇洒飘逸的剑术摘得金牌。时隔两年,阚文聪成功卫冕马来西亚吉隆坡第12届武术世锦赛剑术冠军。

   记者从沧州市体育局了解到,世界武术锦标赛是世界各国武术才俊比拼的最高舞台,截至目前,一个地级市的3名运动员四摘武术世锦赛金牌,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3名运动员的启蒙教练竟都为一人,则更令人称奇。

   除了4枚世锦赛金牌外,时中秀的麾下弟子还摘得了世界青年锦标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青年锦标赛、东亚运动会等10多枚洲际比赛的金牌,全国三大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的79枚金牌,诸如大运会、城运会等其他全国各类比赛数十枚,输送各省体工队、各大院校专业人员不计其数。

   无数“时中秀”挺起武乡脊梁

   在沧州的乡村、社区、学校、工厂,像时中秀这样痴迷武术、传承武术者不胜枚举,这与沧州源远流长的武术教习传统是分不开的。

   据《沧州武术志》记载资料显示,沧州因沧海而得名,地处渤海之滨,历史上曾是贫瘠荒凉之处和犯人发配之所。古往今来,沧州战事频繁,民遭涂炭,非尚武不可图存。此地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一些受朝廷缉拿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隐姓埋名传艺维生,他们为沧州武术发展功不可没,但均未透露真实姓名与身世。

   沧州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清朝乾隆时期,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已声扬海内外。历史上,沧州一带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是官府豪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货运等行业兴盛。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多达1937名。另外,沧州武师在与外国拳王打擂比武中了屡次胜出,为国扬威。1903年,沧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沪击败摆擂的美国、英国、法国拳王,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欣然书写“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贺联赠送。民国十七年,沧籍国民军陆军上将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时,大力提倡强身御侮,强种救国,沧州人入馆任教和深造者近百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复兴。沧州武术门类和独立之拳械技艺愈加丰富,许多拳械套路,经过提炼、改进、创新,独具沧州特色,其中沧州八极拳和劈挂拳被列入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优秀拳种,作为武术竞赛的规定套路,向海内外推出。改革开放以来,沧籍武师应邀授艺和来沧习艺者涉及29个省、市、自治区;应邀到国外授艺讲学和国外来沧考察、习艺者,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目前源起或流传沧州的武术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6年,沧州武术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