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吴式太极有感——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张全亮班习拳随记
博武国际武术网 供稿人朱文龙 2014-12-19 15:00:40
2014年10月2日至7日,本人有幸再次来到北京参加师父张全亮老师的吴式太极拳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邀请张全亮老师精讲传统吴式太极拳37式以及每个拳式动作技击含义、健身作用解析。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共30名学员一起进行了为期6天的集训,虽学期较短,但师父倾其所学,悉心教导,深入浅出,讲解示范,使我在短短数日间深感吴式太极外形精准之美,内蕴冲合之道,武医合一之妙。
一、外形精准之美
太极拳是一种优美雅致的拳术,吴式太极拳在外形上以其端庄大方、气度开阔称誉武林。无论是集体演练,还是个人表演,吴式太极都在一种松柔灵动、诗情画意中展示出它特有的拳术之美,引人入胜。在张全亮老师每招每式的教导过程中,我每次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师父向着这种拳姿靠近。 同时吴式太极又是一种精准的技艺,川字步型,双轨运作,使得足下功夫必得扎实,运行方向不得有误,37式,从头至尾都是方向精确、周身随之的套路,即外三合。比如“抱七星”,虚实要清晰,三合才能做到精准。“上四星”之头要正,领着肩肘手,肩肘手位置要准,合着“北斗身”,“下三星”胯膝足要合“上四星”,方位要明,不能稍有歪斜。又比如“右掌打挤”,右掌沿着掌圆,斜坡向上,这一点稍有不慎,即出现错误。所以,动作时时要明,如此,平稳之形,协调之美乃现。
二、内蕴冲合之道
吴式太极,心不静者,不好练此拳;心不静时,不好练此拳;心易躁者,不好练此拳。唯有心静,才能周身松柔顺畅,唯有意畅,才能以气运身,“随圆就圆,随方就方”。比如“搂膝拗步”中的“右掌前按”,方位要准确,即手大拇指要合于脚大指,其余四指皆对应,意到手指,气即到,意气相合,如此气才能稳,不至于空。
吴式太极拳它体现着道家的冲合之道,圆融通达,天人合一,这就是内蕴,也是内三合之要。所谓内外兼修即是,同八卦掌一样,太极拳也讲“三融四坠腹内松”。在学习过程中,张全亮老师一直说:“行拳过程在所有动作的运行和定势也都要尽量保持‘三融四坠腹内松’的良好状态。”“脚融地”,脚扎于地,深入千里。“头融天”,精神上提,按张全亮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深刻体会‘大树参天生长’,‘如沐春风’方能心旷神怡。“四坠”,将意念慢慢把全身骨骼内外都融化为流水。要细心体会“枝繁叶茂花果飘香”的美景盛况。“三融”,是‘内固精神,外视安逸。’‘无形无像,全身透空’。 想三融,是亲天,是神向上、向外,是天地分开。想四坠,是敬地,是形向下、向外,是天地交融。三融、四坠,是三才合一,如天罩地,如地包天,覆阴而抱阳。人与万物同在天地间孕育、变化。 三融是神,四坠是意,腹内松是气,全身内外随神、意、气之开合是力。
这些话都需要静下心来,仔细体会,才能明了其涵义,得其要旨,才能在行拳过程中,有大得,才能体会出吴式太极拳的内蕴之美。
三、武医合一之妙
中国传统武术向来注重医学的结合,尤其是内家拳术,王培生师爷、张全亮师父都是有深厚的中医功底的,他们一边传承吴式太极拳,一边完善之。使吴式太极拳更有效地调整心态,祛病强身,阴阳平衡,从生理到心理达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之功效。在张全亮师父的教拳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揽雀尾之“右掌上挒”可治糖尿病,“右掌回捋”可调理脾胃;“三融”可以有效的调整脊椎力学失衡,防治多种疾病,可以使脑、脊组织放松,达到除张化瘀,健脑益智的效果。
“按窍运身”这一神妙拳理,举手投足间,将意念注于一个穴位,让内气自然向此聚合。随之自会循经络运行,内动外随,细心体察,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这种拳理,既高深微妙,又引人入胜。
非常感谢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组织的这次名师讲座活动,搭建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拳友们能聚集一堂,切身感受并学习大师对吴式太极从理论到实践、从浅入深、由表及内的完美阐述和表现,使我们学员们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张全亮师父及其工作人员的倾心教导,让我对吴式太极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认知,对中华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喜爱!愿更多的人来热爱太极,愿太极带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