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九要八论 活子活午

2018-1-25 17:42:43

  九要论

       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相弓,出势迅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

       三垂:肩要下垂,力气贯肘;肘要下垂,力气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

       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圆: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

       三顶:头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

       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

       三挺:挺颈贯项,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稍;一身抖挺,力达九霄。

       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

       起落钻翻要义:起要势钻,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连,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中,落为顺之使,翻为顺之终;起落钻翻,四字里分明。

       道艺改变人体的方法,薛颠列出《九要论》。九要来自于形意拳,第一要点,是脊背相弓。脊椎是一张大弓,发力奥妙尽在其中。

       脊背相弓,是击人的妙法,也是修道的秘诀。脊背形成拉弓射箭之势,便可打通督脉,让“动物”由尾椎上升入脑,完成练精化气。道家的静坐,有时要激烈调动脊背,也是为了动物上升。

       练拳初始,便含着道功。

       两臂相弓,独立的两臂,却像弓背与弓弦,形成抻拉之力,构成了一个整体。弓背与弓弦弹力不同,两臂就分出了阴阳,有时左臂作弓背有时右臂作弓背,抻拉互换,变化无端。

       有一朋友参悟此理,感到两臂可以射物。

       弓背与弓弦咬合得不紧,弓就崩溃了。两臂相弓的咬合处,在两肩胛骨中央的两节脊椎上,是武术的要点,也是修道的要点,道家龙门派的著名功法——脑后飞金精,就是运动两臂,来刺激这一部位。

       人驼背就是驼的此处,此处驼了,体质便大坏。此处应该凹入,方为正常。在拳术而言,尤其要作意,感到此处是深洞,直通穿胸。

       薛颠所言的“空胸”,指的是此处空,由后背向前空,而不是凹胸。凹胸令脊椎弯曲。脊椎萎靡不振,练拳就无效了。此处是阳刚之气的源泉,如不通畅,人会萎靡。

       臀部肌肉相弓——臀肌是人身最大的肌肉,在动物界,臀肌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动物的强弱,两个发情期的雄狮相斗,就是臀肌的较量。狮子之间相斗跟小孩打架似的,前爪打两三下,相互碰碰,就结束了。

       好像无力,但臀部力量传到爪,轻触问,力量极大。打急了,才会出现互扑的情况,那时雄狮后臀上有着剧烈的颤动,如马达,暴露了之前互碰前爪的真相。

       两块臀肌如弓背、弓弦相互抻拉,背弦的咬合点在尾椎骨。形意拳谱中有“全凭臀尾精灵气”一句,说明尾骨是臀肌发力的要点,尾椎中正,脊椎挺直,尾骨微动,启动臀肌。

       岳飞是形意拳的第一位广传者,他考武状元前在寺庙里参禅,抗金时得到大慧宗呆禅师的支持——这是评书《岳飞传》的故事,历史上大慧宗杲确有其人,他著作的《宗门武库》中讲尾骨是参禅的要点。

       “汝见世间猫捕鼠乎?双目瞪视而不瞬,四足据地而不动。六根顺向,首尾一直,然后举无不中。诚能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万无一失也。”

       你见过猫窥视鼠么?两眼瞪着不眨,四足抓地不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意都盯在老鼠身上,头和尾对成一条直线,一扑便抓住老鼠。

       所有的猫都开悟了么?猫窥视的是老鼠,参禅者窥视的是妄念。

       坐禅和猫捕鼠要领相似,猫窥视老鼠时,尾巴一定是翘起,中正地对着后脑,狮子窥视羚羊,尾巴也是如此。尾巴翘起,便是提神。坐禅时尾椎也是翘出的,正对后脑,名为“首尾一直”。

       九要逐一展开讲,半本书就过去了,为尽快进入拳式,先讲一要,其他八要融会在后面内容中解释。树最显露的地方是树梢,所以筋骨血肉的最显露处叫四梢。

       筋梢:爪为筋梢,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并,爪之所至,力生奇功;

       骨梢:齿为骨梢,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悚;

       血梢:发为血梢,怒发冲冠,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为毛发,力可撼山;

       肉梢:舌为肉梢,卷则降气,目张发竖,丹田壮力,肌肉象铁,脏腑充实。

       法曰:

       四梢之威理要研,精神勇敢力催山。若明四字玄中妙,神意光芒气绵绵。

       九要四梢繁琐,很难周全做到,练形意拳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九要里下功夫。学拳后再慢慢体会九要,先说初学的规矩:

       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持己见,致有偏枯之弊。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拘;专从气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专求沉重,则为沉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

       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盖练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源则重如泰山也。

       从初学规矩,可看出拳理。世人练拳多是执著一项,或是求重,打沙袋、负重力,或是求轻,故弄玄虚。薛颠则说求什么便被什么局限,拳术是无所求的。

       轻与重都不是拳术,拳术是能轻则轻、能重则重的东西。以轻练轻、以重练重,就离题万里了。有一个打了十年沙袋的朋友,感慨成了沙袋的奴隶。十年都在跟沙袋较劲,养成了恶习,与人交手,交手即败。一个不打沙袋的朋友考他,两人在家里,说好把桌子抬到墙边,桌子一靠墙落地,两人就撒手比武。他搬了三次,三次挨打。他出拳很快,但放下桌子的动作不快。打拳时的速度,不能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只有端上架势,才有速度。

       练拳容易执著,练出了力度,得意于力度,会产生很多错觉,功夫不易上身了。同样,练拳有了轻灵感,得意于轻灵,就肤浅了。处处得意,永无进步。

       练拳如参禅,对一切现象不管不顾。此时人就分了高下,有人是天生的贵族,有人是天生的市侩。人的气量决定了人的最终所得。

       练拳人要高傲点。

       如何得到这个能轻能重的东西?薛颠说只要按照全书的诸项要求,循序渐进做去,当功夫做到“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时,便能轻能重了。

       神归丹田、气贯脑海,是道家“大周天”功法的效果,大周天是为了练精化气。达到化气的道功,才能获得轻重自如的拳劲——练武与修道是同步的。

       孙禄堂管自己的冲动叫“动物”,冲动发生在阴跷穴中,阴跷穴在睾丸之后、肛门之前。成年人没这份反应,体质旺盛的十几岁少年的冲动才会在阴跷穴有感觉。

       孙禄堂有了少年的反应,可见拳术的奇效。对于阴跷穴,道家有“补亏”和“活子午”的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