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练拳三层功夫
2018-1-25 17:42:44
下乘武学引用形意拳谱,上乘武学也引用形意拳谱。原来形意拳不是上乘或下乘,形意拳本身有上乘下乘的境界。只是形意拳谱庞杂,学人不好分辨,从薛颠的引文看,他是清楚的。
形意拳谱也有对上中下三乘的划分,是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薛颠将其汇入《象形术》一书,如下:
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洗髓。
三种练法:明劲,暗劲,化劲。
练精化气,把精气化,滋养全身。小孩都天然地会练精化气,所以可以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增加,精难以气化,人便衰老了。
练拳能气化精,听着匪夷所思,却是练武的实情,民国武术大师孙禄堂在《拳意述真》“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意”一章中,记述自己的经验,说练拳练得“自觉身子一动不敢动,动即要泄矣。”
练拳练得有冲动,于是止住动作,不敢动了。孙禄堂看过道经,但没有采用道经的静坐法,而是遵守拳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丹田是肚脐里面深三分处,不是肚脐下面三分。
孙禄堂将这种冲动称之为“动物”,凝神于丹田后,感到“动物”上升至丹田,丹田内产生两股力量相争,闹了四五个小时方安静下来。“动物”消化后,周身舒畅。
道功练精化气是名为“大周天”的功法,要用意念将“动物”引导过尾椎,上升脑部,再绕道前身,下降回腹。
孙禄堂验证出形意拳与道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大周天”,只是继续练拳,动作放慢,便可达到“大周天”的效果。原句为“所转者,与所练拳口子,消化之意相同。”
成年人练精化气有难度,小孩则天然,回忆我们小时候,在睡觉时突然觉得“身体爆炸”或“一下飘飞”的情况,这就是天然的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神是什么,不是意念,意念是随波逐流的,十分无力,神则有逆天而行的力量。动物的进化就是用神,神到事成。神是气的升华,可以将意念变为现实。武术有隔空打人、目光击人的传说,从拳理上讲,是神的作用。
《谭子化书》讲进化,与达尔文不同,物种不需亿万年艰难进化,可在一生中完成,甚至一生可以数变。持这种理论,因为谭子发现了神。
练神还虚,是实证到万物的本源,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相同。到练神还虚的程度,等于找到了发电厂,那时功能大发,所思所行均在常理之外。
“练神还虚”是一步步功夫作成的,禅宗的“明心见性”是直接挑明,通过特殊刺激,将你推入练神还虚的境地,你的身体自发地补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禅宗与道家均要完成这三部曲,不过道家是坦途,禅宗是险招。以下象棋为例,道家的下法是将对手的车马炮吃光,自然胜定。禅宗的下法,是直接杀对方的帅,杀一子以胜全局。
帅在车马炮的层层保护下,难杀。禅宗快捷,可惜多数人悟性不够,被师父说破还虚境界,生理上却无法化气、化神,仅得了一个概念,不能有实效。
道家功夫更为妥当,但一般道经多讲化气,少谈化神,还虚谈得更少。禅宗语录正可以弥补道经的不足。
三步工夫为易骨、易筋、洗髓,按拳术规矩练习,自然有骨质增强弹性、膜腾筋长、骨髓滋长的效果。
对于易骨,薛颠没有多谈,只露了一句“有时意轻轻如鸿毛,意重如泰山”。不是一开始练拳就要加此意念,而是在练拳的过程中,感到有一种很过瘾的感觉时,方可加上意念,犹如人喝醉了,借着酒兴而有了诗情。
不是加重或是减轻,而是有时重有时轻。一位朋友追随某太极拳长老,历经三年后,长老慎重传给的练拳口诀,就是这个。三年辛苦,不料薛颠早已写成了文字。
薛颠对易筋、洗髓的经验没有露,是他的周到,避免习者刻舟求剑,耽误了大事。功夫的程度到了,人有自觉,自己调理自己。前辈的经验仅是参考价值,知不知道,并不耽误事。
三种练法为明劲、暗劲、化劲。不要以为明劲是易骨、暗劲是易筋、化劲是洗髓,那就曲解了。两者有自然的配合,却非严格对应。
明劲的练法为:动转和顺、起落整齐,方者正其中。
方正其中,是达到高度平衡之意。明劲并不是一味刚猛,而是追求练拳时的平衡感。
暗劲的练法为:充实丹田,使身体坚如金石,神气舒展、动作圆通,圆者以应外。
暗劲阶段,丹田会发生作用,练精化气,孙禄堂的“动物”经验发生在暗劲阶段。暗劲令肌肉坚实,“暗”不是阴虚。
暗劲是协调性,要“活活泼泼不可滞”,动作可以不规范,在周身协调的基础上,以随意的动作来提高自己的机动能力。
化劲的练法为:动作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勿忘勿助,一气贯通而已,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化劲在动作上与明劲、暗劲的动作一致,是规整的拳套或稍作变化的拳套,不把拳打成新模样。动作一致,但内涵已变,动作不用力,以神意练拳。
猫全神贯注地盯着老鼠洞,达到忘我之境,老鼠一出洞,猫就扑上去。此时猫不会想着腿如何跳、爪如何抓,意念一动,身体就飞出去了——这便是化劲。
猫捕鼠时便是忘我的,把自己和老鼠融为一体,无念无想。薛颠的“道艺论”一章中的“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说的是化劲,化劲是道艺。
画家的“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也是化劲,有了意念,不必斤斤计较一笔一划怎么搭配,落笔自然协调。
练至化劲,初步可以体验到神。化劲以意练拳,收无意之效。薛颠言“如有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如有人偷袭,心中来不及反应,身体已作出了反击。
以意练拳的要诀,是勿忘勿助,不要失去意念,也不要加强意念。所谓“难得糊涂”,说的便是这种分寸,这分寸不好掌握,忘了或刻意了,都无练习效果。
道艺是不思而得的,练习时心中空空洞洞。姿势上,重心在单腿,两脚分出了虚实——这一点在摆姿势时很容易,走路时更容易,在发力时难上加难。
可以单重,因为脊椎可发力。人的脊椎是纵的,动物的脊椎是横的,狮子扑野牛,使用了它横向的脊椎。人没有动物的横向脊椎,上古先民独辟蹊径,发明了纵向发力,以脊椎产生螺旋升降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