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著名武术家孙存周二、三事

2018-1-8 17:37:15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武艺绝高,1935年《近世拳师谱》记载其武艺:绝尘时下。当年拥有众多崇拜者,如浙江国术馆副馆长郑佐平先生称赞孙存周先生“技击独步海上,拳械绝逸江南。”(据郑佐平的盟弟刘子明先生回忆),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六合八法名家吴翼翬先生称赞孙存周先生:“孙先生这般功夫大江南北怕是无人能匹。”(据吴翼翬的学生吴江平回忆),此外还有上海心意六合拳名家卢嵩高先生托人特为孙存周先生四十岁生日敬献贺匾——“浩博雄烈,赫奕英绝”,表达他对孙存周先生的崇敬之情(据杨世垣、苏笑尘等先生回忆),类似事例还有一些,无须赘述。诚如杨式太极拳名家叶大密先生的弟子曹树伟先生所说:“孙存周先生是一位少有的、功夫相当惊人的国术大师。”关于孙存周先生武功的惊人事迹,过去多有介绍,这里不谈了。当年从学于孙存周先生者甚多,高超者如董岳山、牟八爷、陀五爷等,但孙存周先生教拳多不以师徒名份,而是以友情、道缘的名份进行传授。孙存周先生的思想与时俱进,据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张烈先生讲,孙存周先生教他和他的妹妹张亚男拳术时,是不搞磕头递帖这类拜师仪式的。孙存周先生不仅自己如此,而且还要求其弟子也要如此,所以张烈先生也没有磕头、递帖的徒弟。据说孙剑云老师的大徒弟孙雨人先生也是不搞这类拜师形式的。

  

      不久前,我参加一个武术活动,饭桌上一些同道议论某某、某某是否递过帖,以证明某某是否是孙剑云老师的正式弟子,为此吵得一塌糊涂。我们今人的思想认识似乎还不如前人,还被束缚在某种外在的形式之下。其实只要一个人真正从学于孙剑云老师,也真正下功夫练了,他就是孙氏拳的传承者。在我看来,有没有过递帖拜师,以及所谓的辈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练懂一点儿孙氏拳,练懂了,就是好样的。再一个,就是你是否为孙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有贡献就是好样的。李天骥师兄曾对我说:“师弟,你的辈份这么大,但若功夫没到,就别去外面招摇,否则人家说:师叔、师爷,你教我一手吧,结果一动手,你被人家打出去一溜滚,多丢前辈的面子。过去某某某,就是这么栽了好几次面,后来就是练出一点儿东西,也不敢到处充大辈了。”

  

      练拳,习武,关键是有没有练出功夫,其它的东西都不重要。

  

      有一次和支一峰师兄聊天,谈到孙存周先生,支一峰先生讲:

  

      “二师伯(指孙存周先生)在上海时,有人看到二师伯的拳与老先生(指孙禄堂先生)的拳有不一样的地方,就问二师伯:‘你的拳怎么练的跟老先生的不一样了?’

  

      二师伯说:‘我就是跟我爸爸的拳不一样。’

  

      那人说:‘这么说你觉得你的拳超过老先生啦?’

  

      二师伯说:‘我的功夫赶不上我父亲的十分之一。’

  

      那人说:‘那你怎么改了老先生的拳呢?’

  

      二师伯讲:‘因为我这个人跟我父亲不一样。’

  

      我父亲讲,二师伯这个人看任何事都比别人看的透一些。”

  

      据我所知,孙存周先生在拳理上完全继承了孙禄堂先生的拳理,但在技术上孙存周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而有所创新,创新并不意味着前人的技术不高明,而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让自己变得高明起来。其实这正符合孙禄堂先生的拳学思想——复其本然之性体。

  

      支一峰先生又讲:

  

      “二师伯(指孙存周先生)在上海多年,在技击上一向没有对手,回京前大家聚餐为他送行,席间大家请他留下点心得。二师伯想了想说‘是则不是,不是得是’。见大家没有听懂,二师伯让人找了块纸头,把这八个字写在上面。大家传看一遍,还是没人能看懂,对二师伯说‘师兄你这是要我们猜谜吗?’二师伯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度认为自己的功夫很行,其实从这一刻起就不行了,我这只眼坏了以后,这时我才感觉自己的功夫还不行,反而每天都有所得。这就叫是则不是,不是得是。我练了大半辈子的功夫,要说心得就是这八个字。’二师伯解释后,大家觉得还真有道理。后来有人把二师伯的这八个字告诉了我父亲,我父亲说‘他这是在提醒我们啊’。”

  

      中国传统技击家与现代体育竞技的评判标准不同,比如乔丹在他退役前被科比完爆,但篮球界还是认为乔丹是NBA历史上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同样贝利、马拉多纳等在足球领域也是一样,贝利也好,马拉多纳也好到了他们职业运动员的后期,竞技能力已不如同期一些运动员,但他们还是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者。因为现代竞技体育比的是一个人在他那个时代最佳竞技时的状况。所以,现代竞技体育明星不仅可以不谦虚,甚至可以狂傲不逊,不在状态高峰期的失利甚至惨败,都不太会影响社会对他竞技水平的总体评价。但是中国传统武术界对技击家的评价标准则不是这样,你就是六七十岁了,一旦被人打败,也会成为一生的耻辱,被传统武术界认为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所以中国传统技击家不仅要到老不丢功夫,而且要到老还得不断的长功夫。所以要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大家是犯不得狂傲的,而要修为一辈子,谨慎一辈子,谦虚一辈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不是得是”。换言之,中国传统技击是一种人生的修行。纵观武术史,中国传统技击大家的共同特点就是总认为自己的功夫还不行。

      当年孙存周先生把一位著名武术家发到墙上又坠落到地面,使那位武术名家躺在地上两眼茫然,孙存周先生把他拉起来后,伸出自己的小手指对他说:“在武术方面,我就是这个。”

      古希腊著名哲人苏格拉底对自己的门生讲:“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而孙存周先生讲;“是则不是,不是得是”。在此古希腊的伟大哲人与中国传统武术的伟大技击家在认识上竟是相通的。

  

      如今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媒体,其见识已经低俗到如果你谦虚那么就认为你真的不行的境地。于是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者比比皆是,缺少自我反思、自我否定的勇气、见地和精神,此风不正,武学不振。修为孙氏武学文化能够启发研习者成为一个勇于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具有独立精神和高贵气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