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意拳矛盾在拳术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7-12-15 16:33:50

  一切体育运动都讲究“协调”,而协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要服从不同运动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就拳术而言,我以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即运动的协调和力量的协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却是相互关连的部分。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拳术的协调”?我以为,在拳术领域里,所谓的协调,就是“一致性”。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拳术训练的目的,粗糙的说,就是培养发力的本领。广义的发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力量作用于对方的整体,称为放;另一种是力量作用于对方的局部,称为击。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到如下的结果,即一切力量的体现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或动作,不论这个动作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论这个动作幅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总之与动作绝对分割的力量,是虚构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发生效果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协调的动作就影响力量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动作协调是力量协调均整的必要条件。我在《论拳劲》一文中,曾对拳劲的基本特征做了探讨,提出了连通、弹性力和矛盾作为拳劲与其他运动力量相比较的特殊性。由此,拳术在任何状态下对于动作的要求是不应当造成拳劲的障碍的,这一步,实际上规定了拳术中动作过程协调的含义。所以,拳术中某种动作是否有一致性,取决于这种动作能否畅通地体现拳劲而不是削弱拳劲。因而一般艺术性动作的协调与拳术的动作协调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没有打击力量和打击意识,而后者却完全由其体现的拳劲去判断。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其次,所谓力量的一致性要求调动全身的积极因素集中地为连续打击服务。这种打击无妨称之为拳劲的运用。因而拳劲的训练原则上讲就是力量一致性的训练。换句话说,拳劲就是拳术所要求的力量协调的状态。在《论拳劲》一文中所提出的三个特点,大体上概括了拳术力量的训练要求。但是,我们对三者的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认识,三个特点在拳术训练者身上不是单独地出现,只不过在同时期侧重点有所变化,另外在概念上三者的确从属于不同的范畴。因此,在理论分析上有必要加以区分。通常,初期锻炼的学拳者应从“连通”入手,以较快地使身体主要关节服从神经调动,为进一步高级活动奠定基础。但是,锻炼者很快就应引进矛盾状态的训练,单纯地,一味地追求“连通”是不对的,不引进矛盾的训练,要想大幅度提高连通的程度也不是可能的。我们要问,所谓“很快”是什么意思?从时间上怎样就算“很快”?回答是:不应当以时间长短来定义“很快”,而要看练拳者的训练效果。这就是说初步的“连通”状态应当有其客观标准,达到这种标准就应当及时地引进矛盾训练,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标准是什么?回答是:“连通”的初步标准主要是肢体的加重感。实践证明,通过一定的意念活动,学者本人会产生肢体的加重感。这种感觉实质上是肌腱合理张紧的反映。除了加重感外,还有其他感觉,如胀的感觉,蚁爬的感觉等,此处不多说了。这里再说明两个问题:  

   (1)拳术训练者的放松只是训练过程的必要手段而已。其目的仍然是合理的张紧。所谓合理的张紧,主要是指肌腱,特别是关节处肌腱的张紧,这种合理的张紧是若干年来拳术实践的总结。由于这种张紧主要体现在关节上,所以它必然会把训练者自身的感觉与其骨骼、间架连关起来,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即“形”与“ 神意”的问题。

    (2)自身感觉与外形,二者是两种不同的事情,但却是表里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合理的张紧必然会有合理的外形。拳术界提出“神意”的概念已有多年,迄今未有明确解释,我认为所谓神意,是在一定精神状态及意念活动诱导下自身感觉的体认状态,它与形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合理的意念诱导下的合理感觉,要想有合理的外形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外形不合理则其神意也必然有缺陷,否则的话,教拳的老师何以判断学生的内在活动正确与否呢?至于过去拳术界的老话“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其意义只不过是告诫学拳者:不要单纯模仿老师的动作外形,而要抓住其精神实质,否则会失去拳术训练的灵魂。但这句话绝对不是否定合理的外形,这是应当特别指出的。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需要矫正姿势。这一点不是很明显的吗? 现在让我们回到“拳术训练中的矛盾”这个本题上来。所谓矛盾,是指学拳者本身的力量对应状态,是有些人所谓内家拳术派系公认的重要的拳劲训练。这些拳派常有所谓“摸东西”或“找东西”的说法,其朝夕以求的,大都指的是建立这种力量的矛盾状态。由此可见,实践已经证明建立矛盾的重要性。各派系的差别,原则上在于其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而且各派系对于这种矛盾的认识深度也越来越显出差距增大的趋势。从原则上讲,矛盾的建立深刻地影响到以下诸方面: 

   (1)通过对立面的存在来检查某种用力状态的薄弱环节。这是因为,对立面和主动面通常总是需要同时出现(尽管先后的强弱程度有时可以不同)。因而可以说,没有对立面就是没有主动面(换成拳术术语叫做“没有东西就是没有劲”)。对立面的具体化就是主动面的集中(或协调),对立面的逐渐沉厚和变换速度就是主动面力量的逐渐增强与反应能力的提高。所以,二者总是相反相成的。

   (2)从神经支配上体认到某种用力状态的对立面的存在并加以控制,以便在真实的用力过程中尽可能削弱其破坏作用。  

   (3)对立面的建立是构成拳术假借的必要和充分手段,它使拳术锻炼者对于自然体力的运用有了飞跃,起了质的变化。前辈拳术家曾经留过一句名言,叫做“假借无穷力”,使我们可以想象在拳术家心中对于假借给予了多么高的评价。当然,我们不能呆板地从字面上去理解“无穷”,而它只是说明假借有充分积极的效果。

   (4)对立面的建立是弹性的鼓荡的基础。从拳术实践来看,弹性与鼓荡既是力量的训练状态,又可直接作为力量运用的状态。所以,从拳劲的角度上说,它是上层建筑。没有矛盾的对立统一作为基础,要想构成这种上层建筑是极为困难的,甚至于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训练和时间,而且存在着发生方向性偏差的危险。

    综上所述,建立矛盾并求得矛盾的统一,乃是拳术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左右着学拳者最终的拳术成就。因而我们应当从拳理的方面进一步加以剖析,以便帮助学拳者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