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咏春拳第八代:咏到梅花桩法妙 春来桃李苑留香
2017-12-12 17:26:14
福建是我国“非遗”资源大省。众多的“非遗”项目,既带有强烈的“海洋”气息,又存留了浓郁的“中原”味道。目前,福建有国家级“非遗”130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490项、7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南音、妈祖信俗、漳浦和柘荣剪纸、闽南民居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急需保护的人类非遗名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非遗优秀实践名册”,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中唯一的“大满贯”省份。
教学中
福建日报全媒体《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旨在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闽南网同步上线的网络专题《文脉颂中华》设计精美,内容丰富,设置新片速递、非遗展示、走进非遗、传承人说、新媒聚焦等版块,除了呈现福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福建人民了解我国“非遗”开辟了网上窗口。
“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之《咏到梅花桩法妙 春来桃李苑留香》主要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第八代“指”字辈传承人郑祖杰的镜头,讲述在他及其弟子的努力下,如何将咏春拳这一门至今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拳法发扬光大的故事。
一种“高级阶段”的情感
月悬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说的便是南拳。常言道,天下南拳出福建,而咏春拳,也不例外。
咏春拳作为南拳的一脉,起源于明末清初,为福建南少林五枚师太所创,在香港功夫电影的黄金时代中走出深巷,广为人知。
功夫巨星李小龙的截拳道,最初便是源自咏春拳。当时的郑祖杰,还未拜入师门,自幼爱好武术的他,在电视上跟着李小龙的寸劲比划的时候,便下定决心要苦苦去追寻咏春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郑祖杰在报纸上看到了李小龙的同门兼生前好友,咏春拳第七代嫡传弟子郑忠大师的整版报道,便“千方百计”拜入郑忠门下。这一拜,他学了二十年。
“从兴趣爱好,到痴迷,到了解,到敬畏,再到一种担当的过程,你越学越了解中国传统的武学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我们也从练习过程中成长过来,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兴趣爱好,那是初级阶段。”郑祖杰如是说。
那么,高级阶段是什么呢?按照郑祖杰的说法,“高级阶段”便是传承与发扬。2009年,詠春拳被纳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福州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咏春拳正式进驻福建警察学院,这点星火,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势头。
“天下一家”的武学野心
如今弟子100多人,而学生不计其数的五枚咏春一脉,在小学校园、大学、警营部队、詠春堂内,在郑祖杰以及弟子拳掌的方寸之间,延伸开来,把咏春拳的视线从世界范围内拉回到福建,而后,再走向世界。
“最初的福建咏春拳,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可能大多数人,他们最初认识咏春拳是通过与李小龙、叶问相关的一些影视作品。其实广东属于咏春拳的发祥地,而福建作为咏春拳的发源地,却鲜为人知。世界那么大,靠福建也不够,靠广州也不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靠所有咏春弟子共同来传承与发扬,让这个文化能够渊远流长。”郑祖杰说。而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从郑祖杰眼里看到“天下武学本一家”的庞大“野心”。而往小处说,咏春拳带给他的信念感,已经超越了拳术本身的意义。
按照咏春拳第八代“刀”字辈传承人叶绍嵘的说法,武学是为了平息纷争,而不是挑起事端,止戈方为“武”。当一门武学成为一种武力,便沦为下乘,虽刚猛,但易折。
正如咏春拳祖训里面的第一句话所说,“要求后学弟子们积极传承正气”,传承与正气,在拳法中所蕴含的哲理,才使得这门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拳法,经历时代变幻,穿越古今,却依然生生不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