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打陈氏太极拳
2017-11-24 16:52:09
记得是在一九六九年的夏末秋初,刘云樵老师雇了出租车,亲手把我「押解」到杜毓泽老师跟前,当面交代,命我好好研习一缕未绝,「跟外头练的不一样」的 — 陈式太极拳。
当时,我正在刘老师门下,苦修八极、劈挂。自觉那有余力,再去贪多另学!?
而、刘师的见解是︰老朋友的太极拳,确有独到,却无传人。年轻如我者,应当担负一点责任,继承有价值的东西。
于是就在屡说无效,被我十个原因、八个理由地规避推托之后,亲手把我给拎到了杜老师的「四四兵工厂宿舍」去了。
杜师长刘师十岁,以好武相交。一个河南淮庆府、一个河北沧州府,都是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在人文背景上,均有流亡没落的怆痛……且又同样为了救国,献身从军,同为血战沙场上,拾回性命的老兵。
好玩的是,刘师告我︰不但要把太极拳给学到手,推展发扬。而且,杜家收藏的碑帖字昼,也要欣赏陶冶……杜师则不但要我不可影响八极、劈挂的进修,而且,「你老师的一笔草字,你怎么没有学」!?
我深觉两位师尊的人文素养深厚,非江湖豪士者比。出生入死的志节昂然,而且视为当然。不矜不伐,木讷自甘。其表现于武术事业横向的拓展,与纵向的传承方面,也同样地不能入世、入时;而枯涩、而孤寂、而古板,而苦苦撑持……
后来,两位老友分途行道,刘师顺时以应世,借假而修真。自信满满,原则昂昂。其遭遇是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张扬伪声名,劫持真主人。晚岁在极度失望,万般无奈之中,不肯轻传的苦情,引人浩叹……
而杜师洵洵儒雅,望之不似拳家。仁和忠厚,「君子可欺以方」。亲人挚友之间,呼之为「活菩萨」。不忍拒人,便方便了小人。不自推祟,只想推祟太极拳;则斯时、斯世,就连斯种、斯类之太极拳,也无法与朋友分享了……‥
杜师的传授内容,一共是两个系统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与「新架,(「忽雷架」、与另一支「新架」,不同)。机缘特殊,得天独厚。是运命、也是使命乎!?
「老架」一系,也分数支,而晚近益见分歧……杜师所传,贵在功法,绝不在陈长兴→ 陈耕耘 → 陈延熙 → 一脉相承的纯血统,与高辈份。练武在自树立,除非一无所有,是不应以师门字辈相高下的。
至于「新架」一词,本来就是与「老架」相对称的一般名谓。陈家沟中,即有数支。今将杜师所习,源自陈清平 → 李景炎 → 杨虎 → 陈名标的一支叫做「忽雷架」,到也可清眉目,为我所取。
此系来自邻村王圪垱,外间较少其传。一九九一年,我率学生踏访之后,在日本、美国,都引起了与趣。而本村、本省、及国内市地,也渐有传授。
杜师对太极拳的贡献,在于保存了传统的古老形象、锻练功法。而之所以无法光大门楣,正因这些功法必须「练得」;「学会」只是画虎。
也曾翼助杜师,援引新人。太极拳的威名藉甚,神话更多,确实可以吸引群众,运动全民。只是,一旦知悉了我们这儿并不「教人练拳」,专门「以拳练人」之后,败兴而去的,还算豪杰。可怖惧的是︰只谋求嫁入豪门的婚姻关系,不追求幸福的家庭生活;下则延祸子孙,上更败坏门风。
自我侨居美国之后,以「武」会友,太极拳也在切磋的科目之中。外,则给予我考验;内,更督促我自省……美国,地方很大;华侨,人才很多。后来,更随着大陆开放,各式各样的太极拳,沓至纷来。常年的教学、比赛、表演、与出版的活动不断……
再加上美国学生好奇,自是;中国老师唬弄、将就。几几乎,竟可以将美国这个「民族大融炉」,给弄成了「『太极』大融炉」。
好处是:不但中国老师教,外国老师—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大家一齐教。忧世伤时之士所爱说的;「总有一天,中国人要向外国人学武术」的耸听危言,早已在美国「堂堂上映」了。
由于我学而未精,上负师恩。下,更怕误人子弟,无法面对从学诸君子……因而,除了恪遵杜师不阿世、不媚俗,守真经,练老拳的训诲以外,更努力地开张听闻,察纳诸家。风格不分陈式、杨式、武式……而尤不歧视宝岛、神州、美国……既要发扬传统,又要融入时代。武术的本真不可轻失,普及的诀窍究竟何在?严于律己,也并不宽待他人。勉竭心力,似有一些问题,关系亟重,可以一述:
★ ★ ★ ★ ★
一 、入学志愿
「太极」,是哲理;「拳」,是武术;「太极」加「拳」,就是强调「太极」哲理的一种「拳」术。虽然,中国武术无论那门那派,没有不讲求太极之原理的。
一百年前,学太极拳,当然就是学武术。近百年来,火器击败了武术。学武,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杀生,而是为养生。真正已变「杀人刀」为「活人剑」。也就是说:形式仍是太极「拳」,命意已成太极「操」,一个顺应时潮、造福人类的伟大进步。
可怪的是:能认知一己「改革开放」之成就的,少;大多不敢面对,甚至引以为耻!人心、人性,真个是难测、难量……中国武术史上划时代的伟迹丰功,只怕要等将来的后人,或是外国人,来认定、来叹美呢!
从来都不打拳,而每天早操,数十年持之以恒如一日,真正值得人起敬的正人君子,却硬要夸张以一抵十之神勇,甚至是神话。真是研究「武术心理学」的上佳课题,有助于探索历史真相,今日乱象,以及将来去向呵……
更有拳外别传的一支,名为打拳,其实是以打拳练功为宗教崇拜的仪式。重道尊师,谈玄说理。认行神,造神迹,紊乱史实,李戴张冠。预设结论,也从事学术研究:强辞夺理,专长在伐异党同。有识之士痛恨其引起争论,伤害感情,破坏团结,迷惑愚民以图教主之名利,麻醉信众之心灵……
我的个人浅见则以为:宗教,乃是人生之需要;有需要,自应求满足。在宗教情操之下,既然天地山川,日月星辰,虎爷犬子,乃至于男根女阴,无不可以崇拜信仰,为什么偏偏太极拳,不许人信!?
只要讲明了:这是太极「教」。宪法规定:信仰自由。人各信其所信,不信其所不信,敦亲睦邻,毕竟同是太极一家「好厝边」呵!
二十一世纪了,太极拳可以从(不只是「重」呢)新定义为:广义的太极大家庭中,计分三房:一曰:太极「拳」(狭义的);二曰:太极「操」:三曰:太极「教」。
以言其关系,有主有从:应以太极拳为根本之依据。而若言其价值,则太极「操」第一;普遍造福全人类的身心健康。太极「教」第二;照应相信的人,放下心上的担。而、太极拳反而成为第三。
凡为根基,自然卑下。但、却又是绝不可以没有的六经真守。「操」也、「教」也,毕竟自拳中来。是故,仍然需要少数人士,努力保持太极拳的原汤原味,使不致于走样变形。而也正是这一股源头清泓,才保证着太极「操」、太极「教」的长足发展。太极拳到了今日,竟然出现了老大守家业,老二、老三出去闯,衣锦还乡的美妙镜头了呢!
学打陈氏太极拳
二 、上手次第
此图所示,三角形之底部—「武术」,是入手的不二法门。易言之:要学太极拳,首先必须学武术、必须是武术。端正方向,打好基础。
我是完全反对不学武术,而聪明地一上手就只肯学练太极拳的。一拳不打、一脚不踢;照虎画猫、依样葫芦。不但以为得计,而且卑视肯下功夫,诚实认真的同道。多少纠纷,由斯而起;多少强不知为知,夸不能为能的闹剧,由此而生……
当然,此图是指已经少人习练的武术—太极拳。如果是太极「操」、太极「教」,则省略掉这第一步与否,就悉听尊便了。
图中三角形的腰部一一「太极拳」,并不再分陈式、杨式、武式……各门各派,各有特色;一门之中,也仍然分有支系。我深信:只有比别人更好的武者,没有比别家更好的门派。
准此,对于晚近先因商业利益,后因宗教崇拜而泡制的若干新门派,不敢苟同。对于各据已派,攻讦他人的言行,更加诧异。再这么搞下去,弄到头来,真成了一人一派时,不是又等于没有门派了吗?
此处最要严格划分的是:究竟是太极「操」呢?还是太极「教」?如果是「操」,就应该建立西式的、现代化的健身院,为他人的健康而服务。不但可以收费,而且贡献社会。新世纪已然降临,此中有商机无限……
如果是「教」,正应去立庙建寺,苦行仁心。募香火,劝功德;痛快、而崇高。收入之丰,崇拜之隆,又那是武术师傅、健身教练所得与京的呢?
再看图中三角形的顶部—「我」:就是您,就是武者,就是学习的人。这个人,无论打拳、作「操」、信「教」,均有无比紧要之地位,高高在上。
太极拳在过去,就凭这个真有出息的我,创立了诸大家数。再好的拳术,也要因人而显。人的元素,必须与拳相化合,这就必然化合成新产品,无可阻遏。豪杰能自树立,不过是归功于太极拳而已。
太极「操」尚在发酵、酝酿、怀胎十月,而渐告成熟。现而今,无论中外,均有先进拳士,勇敢地试作实验。有的专从太极拳中求蜕化,有些参揉各式健身内运诸功法。深信:将有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即将出现。「革命情势」,真正是「一片大好」!
太极「教」不知道为了什么?一百是只有事实,无有名义。不但不标榜宗教,而且死抓住拳头不放。其武艺之高,已超过武侠电影,而进入了神怪小说之境界,则又何必与远为低下的太极拳家夸短长呢!?
世界上的宗教很多,教义教规虽有不同,共同的好处是劝人「为」善;而共同的罪恶是劝人「伪」善。太极「教」丁兹乱世、人心浮动,应有远大之前途。实可以把太极拳丢给太极拳、太极「操」还给太极「操」。西泽、上帝,是可以「共存共荣」的。
太极妈妈生育的拳、与「操」,哥儿俩都是科学:功能非一,而属性相同。前者力求一夫当关,杀人遍野;后者则修成正果,兼善天下。拳之为善,莫此为大;是真进步,是大成功。
而所谓太极「教」者,自然是宗教;凡属宗教,就非科学。耶稣基督说得好:「只要信,不要疑」。而、怀疑是科学之本。是故,太极「教」虽与太极的拳与「操」,同出一源;孳乳两分,是完全不可混同的两件事情。虽然,他仍采取打拳练功为仪式。
伟大的太极拳,从明代成形,清朝发展之后,在民国时期转型,而有了拳 、「操」、「教」的三大范围,不但是门内之盛事,也是整个武术,在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范例。
只因科学与宗教不分,可怜限制了应有的发展。一旦解此束缚,其可以一日千里,万国风从;创造新世纪的新时尚,绝对不是古董、老腐朽。
三、内外二家
中国武术区分「内外二家」的妙论 ,始见于明末的义军大儒 ─ 黄宗羲的一篇孤证。而却际会风云,大盛于民国,武术大败于火器之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起,部份尚通文墨的武术家,功夫也有、手段也高;心术则虽有可议,其实可怜……依附豪门财东,出版武术论著。公然明告:不必曲腿下腰,不必换衣更履,不必流汗,不必劳身……就可以练成高妙的武功,名之曰:「内家」。再弄个形意、八卦、太极大比武,不打不成相识的故事,以符合自己营销的商品门类,买卖也就吆喝开了……
当时,是求生谋食之不得已。而且,或是聪明,或是道义,并不招惹其它所谓「外家」的门派,与拳师。磨擦的事件,比武的胜败,亦曾有之,惜末普遍求证,将神话传说,作科学实验。
后来,承继斯论的第二、三代,少有先人之功力,却有远踰先人之心计。法律禁止武斗,很安全;武人笨嘴拙腮,好欺负。从此,口中笔下,肆无忌惮。不但在国内成风,学术院校污染;而且流播国际,误导本无成见的外国武术家。
杜师正本清源,明确晓示曰:「内家」、「外家」,不是平行的、门派的不同;而是垂直的、功力的高低。
意指:任何武术门派,始习时自是「外家」,由外入门。有成就了,功夫大了,登堂入室,深入堂奥了,就成了「内家」。那有第一天报名、上课,就当上了「内家」的!?只有练了一世,也无进步,永远只算是「外家」的。
人心浇薄,恶劳好逸,张扬「内家」,以广招徕,也是愿打愿挨,与他人无涉的两情相悦。奇怪的是:为何总需要酸味十足地诋毁别人为「外家」?「外家」又如何之不好、如何不值得去学……难道「内家」真的如此之虚弱,虚弱到无法自个儿站稳脚步,竖直脊梁吗!?
四、三回九转
所谓功夫,本来就是正确的技术加长时间的锻练之意。功夫不仅是指武术,那是美国人的新发明;而可以是任何需要技术加时间的东西;为书画、为烹调、为戏曲、为女红……
依照中国人的传统功法,拳虽小道,也需要个「三回九转」始可望成。「三」,不一定是三;「九」,也不一定是九,总之是多……而「回」、与「转」,则更是反复咀嚼,品味英华……向外发展,以发现问题;向内深求,以寻求解答的循环前进之模式。登山的公路,总要九弯十八拐,同一方向的风景,看了许多回。只是距离愈来愈远……角度没变,海拔却提高了!
学打陈氏太极拳
我归抚杜师之教,兼祧「老架」与「忽雷」。反省教学的经验,试估武术之前途。大胆将模糊笼统的传统,作出了较为现代,而不免机械;虽似清爽,却伤其死板的全新规划,小心尝试。
需要说明的,首先是:这乃是一份实验教材,不是《圣经》。它绝非完美,却似有希望……-
除了实地试教之外,随时都在修改。或是我一己的心得,或是从学诸君子的长进、与不适应;更或者是当代先进大师们的批评教诲,指点迷津,以及更好更妙的修行法式之示范。
其次是:此中的三个套路,「老架」(「一路」、「头套」)与「炮捶」(「二路」),是传统的。而「连环」是我为了容易推展,将「老架」去其重复,所沈淀下来的。
叫它「连环」,也就是并无新名的意思。招数不但不重,连左右复练均无。
当年,曾受杜师验收,及严格之批评后,才试作教学、推广之用的。杜师本人,并不实行。
三更是表中的:「连、圈、转」……等等单字,乃是对同一套路,不同练法的要求。此处采用「忽雷架」的程序,因为它较更清楚。然而,「老架」一系,也是素来有层次架构在的。
比如:入门时的「杈拖(农具)架.,进阶后的「藤萝(农家风光)架」;先要打得「圆」,后求练得「方」;「慢盘架子」入手,「快慢相间」为功等等等等……都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练法。从来就不是一套拳法、一种练法,只要坚信某一个说法,同一位名师,时间长了,就能自然成功,好心有好报的。
五 、功法高低
习武,也像修文;在进德修业的次序上看,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一个人,少年立志,要上「大学」,是对的。然而,连「小学」也不肯进,「中学」更不曾读,立志之剎那,真的就上了「大学」!只怕,就不对了。
常见人将太极拳推崇得极高,高过了所有其余两三百个武术的门派。见闻之广而且全,领悟之高而又深;已非大胆,早成无知。有知识的人士,并不必去研究太极拳,衡以常理,就已经认识了这种论调的偏激自是,局促自限;以及自欺、自毁。
更奇怪的是:往往正是此辈,明明夸说太极极高,却反而不肯去「深挖洞,广积粮」,打好基础,构建大楼。而是平步青云,立时三刻就幻化出了空中楼阁的无限美景……
这也罢了,人各有志。不道德的是:动不动就讥请别人为:「外家,(外行之意,)「少林拳」(意含不屑) ……自己连「骑马式」、「弓箭步」都做不来,却渊博正确地议论认为:高级功法,架式是不必太低的。要知「不弓不马、不丁不八,怎么顺劲怎么发」。腿上也要有「缠丝」,不拘格式;太精准了,就不灵活。话,到也不是不对;奇怪的是对象怎么老是不对!?「博士班」的维他命,也可以是「幼儿园」的麻醉药;多用则致命。而如今,竟然是满街叫卖,无法可管。
国人常以此术迷惑外国人,赚取外币,以为得计。真不怕外国人反过头来,指摘真正的太极拳,使之难以发展,「劣币驱逐良币」吗?也不怕外国人研习之而并不成功,据妄说而怀疑真太极,全弃之使难发扬吗?
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美不美?杜师要我学向刘师的「草书」高不高?真要学时,当然仍是要从「楷书」(弓马步式是也)写起;而后还有「行书」;再后,才是「草书」呢!
六 、推手实战
今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名词 — 「推手」,早先,在陈家沟「擖手」 — 就其练习之形象,二人四手,缠绕有如葛藤;或是叫做「打手」 — 就其练习之目的,最终乃在于打斗言之。
有人高度赞美「推手」,认为是太极一门所独有的安全练习法,并非事实。北派八卦、劈挂、查拳、螳螂等等……都有类似方式的训练。南派咏春、白鹤等等也有同样目的的功法。
「推手」诚然安全,练习可以进功。而且,非此不足以明确体会,运使太极理论指导下的实战技巧。然而,「推手」并不就是实战;它乃是:实战的预备训练。从前,只有实战.才是太极拳的最终检验,与最高目标。
实战的定义是:无条件,求杀伤。无条件就当然是强凌弱、众暴寡;偷打奇袭,无所不用。求杀伤就是不留情、不保守;必用全力,杀敌致果。
武术在今日,不但已败于火器,而且受制于法律。拿出真本事来实战比武,那怕双方情愿,也非文明世界,社会秩序之所能容。
只凭着观察「推手」的功力,而去推测实战之厉害,是没有根据的。只因为:「推手」是有条件的;而凡有条件,便非武术。
世界各地,现在经常举行「推手」的比赛。主办单位常是为了报名费的收入,多设项目、多招赛员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而、太极拳家真以夺得「推手」锦标为最高荣耀,就今人相当地难以推想了……
我们时常看到太极拳班中,大家伙儿,或是两个拳迷,练起「推手」来,无论技巧好坏,程度高低,似乎,都还蛮好看的。
但是,同是此人,此校,一旦参加了「推手」比赛,顿时太极拳的理论不见了,技术不见了;只见满场乱推,中场硬顶……而、完全不会太极拳,或是浅学末深,却在比赛中推败了高手,推得了冠军的怪事.时常在世界各地表演,相信.也一定会继续表演下去……太极训练还有信用吗?还受尊重吗?
「推手」,必须是二人同练,互相帮助的;是求知,而不是求胜。而、比赛的第一要义,却正是求胜 —「推手」练习之大忌!反向观察:有人在练「推手」时一味求胜,不肯虚心,而居然学得新技巧?练到新境界的吗?
七 、现代兵器
想当年,杜师在「同济大学」进修后.之所以远役德国,入「克虏伯兵工厂」留学,为的就是学造鎗炮,以保国御敌。
幼时学打太极拳,实乃是天赐的机缘 — 杜父翰林公名严、号友梅先生的保镖护院:陈延熙、与陈名标二位老师,两代都是太极拳的名家里手。而、打拳是「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觉悟、与手段。至于太极门的兵器,无论刀、剑、棍、枪……杜师是一概未学,去学铸炮造鎗去了。
我对现代人玩古兵器的态度,基本上是:有条件的赞美.是赞成这一活动,而且亲身投入的。不成熟的私见以为:作为保存文化之努力,不问功能与目的;该学。增加练武之兴趣,参研拳械之通理,也该学。至于危急之时,可以防身,则可能性低.机会不大。只因,兵器不能随身携带,也不容易随处取得。
谈到习练兵器,我一向服膺两长两短 — 四大「主兵」。值得选一而熟习,至多是一长一短。至于其它,统称之曰:「杂兵」。当然可以兼学以助兴,不学也无妨。如果人人都不去学,致于散亡,在武术上的损失,并不算大。
流行的太极兵器,有套路的,有刀、有剑(有数种之多)。棍、枪只有数动,不完整,不成套。其它「杂兵」,偶或见之;不见流通,行而未远。
陈沟旧时,各种兵器颇全。大刀、长枪,杀贼立功的故事中,多有描绘。今日所传,各支、各房不一。似多参酌诸家,或是集腋缀补之作。当然,有功有劳。主要疑问与诸家相同:特性欠明显,用法少交代;脑中富太极之理,手中乏太极之技。
编套路,易如反掌;编得好,难如登天。而、若要编出良好的套路,首先,必须会使用该兵该器;不在太极之理,也不在太极的套路。那只是省些心力,又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方便法门。
武术家保存兵器文化,并不在收藏古董,也不在演练套路。套路是美丽的贝壳,多彩多样;而已无生命.空留遗憾。
有志于兵器的武术家,值得投入心力,发挥所长 — 而为古董收藏家所有心无力的,乃在各式兵器中,不同之情性魂灵,也就是:用法。
傥非精魄在胸,神器应手的话,则无论武术家的掌中寒泉,博物馆的千年国宝,同样只是高价格的死东西。是只见工艺水平之精美,不具武术文化之高深的。
八 、样板太极
中国大陆的共产政权,决定提倡「民族类型」的体育运动 — 武术,是绝对正确的。可叹,遇人不淑,泡制出了武术加京戏加芭蕾加地板体操的大怪兽 —「样板武术」!
「样板武术」选北派长拳为基调,也是正确的;于是「长拳」首遭毒手……「刀」、「剑」、「棍」、「枪」随之而殁……再有,就是选取流行门派.综合编纂而成的 — 「南拳」。太极拳那么流行,何能幸免!?自然,「样板太极」,就在斗争倾轧之后,取得了协调平衡。少数人操刀,同路人保镖,而天下诸国,自愿臣服的中外人等欣然受害,练习→推广→比赛起了「样板太极」来了……
「样板太极」是「样板武术」之一支,是同一个调性的。其荒谬不通,早被正统的太极拳家所痛斥!我曾在国内外,公平地评论以为:「样板南拳」虽不好,还比「样板长拳」好一些;却被南拳拳家们激烈反驳!我也认为:「样板太极」不象样,总比「样板长拳」高一点;太极拳家苦起了脸、握紧了拳,粗大了声响地又说又比,指出原理原则违背的处所,某动某式练法的错误……其对太极的爱心,及对「样板太极」的痛心,引人同情,令人动容……
我明白,这其中,也还包含了对太极同道的盲从,受裹胁,没有原则;争取锦标,图利益,自弃等等不肖行为的不值、与不屑……而、真正惨痛的苦果,并不是各干各的,不相为谋。乃在于「识时务者」合而参之,是非云乎哉!?文化云乎哉!?所谓「太极时中」,正在此辈春风得意的人士身上大大地体现着哪!
★ ★ ★ ★ ★
以上,看似检讨了很多;而没检讨的,及检讨得并不澈底的,实有更多……即使只看上述,也不免给人沉重、沈痛,与似已沈沦无救之沈哀……
太极拳并没有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也不见得全身是病,群医束手。当然,更忽轻率地以为:只不过是癣疥之疾,皮毛之症。只要不痛不痒,也就不抓不搔地和平共存;管他是人是鬼,何妨「长相左右」!?
今日已经成功地风行全球,在中国菜之外,为华夏文化之表征的太极拳,可怜是身心俱病,而病根在心。偏偏,要诊治这个心病,尚无可能。因为,「武术心理学」这个学科,不但尚未建立;而且,迄尚不知有此事实,更遑论其需要之迫切紧要了!
简言之是:妖由心生。而王道士捉妖的法宝是:区分太极拳、「操」、「教」三者,形制如一,实质不同,则归宿亦必不同之实况。只此一面宝镜,可生万道霞光,任何山精野怪,无不立现原形!而、要紧处是:并非满街捉鬼,乃在自己怯除自己心中的鬼胎!
真正的太极拳,在发源诸地,在赤县神州,在蓬莱宝岛,在港澳星马,在欧美两洲……是并不发达的。十九,参揉有太极「操」,以适应市场客户;更有,则混入太极「教」,以掌握广告需求。求名求利,立势发家。
混同,只要不是混蒙,就是太极拳的活用、与发展;令人激赏!重要处是在拳、「操」、与「教」的比例设定;与程度转移……如果不能以拳为据,那么,三代以后,就必然只剩「太极」哲理,而没有「拳」— 武术与体操了……
大陆,已经又刮起了一阵太极风……每年五月,都搞一个「太极日」。虽然,国外早已有之。说是要把太极拳,用作全民运动之内容,当然「政治正确」;却狭隘得可怜,无知得可憎,无能得可噱!堂堂一整个国务院、率领着武术院,竟然无奈地任由一小撮人,掐死了「民族型式」体育细小病弱的喉咙!
当年,「挖掘整理」,「挖掘」了两百多个门派,那一个门派没有「拳(套)、(用)法、功(力)」的训练内涵!?十来好几年了,仍然「整理」不出个所以然!也就是除了太极拳外,居然真的没有一个门派堪为十亿人民的健康来服务吗?必须劳驾咱们的太极拳,从简化推广的「二十四式」,再编「十二式」,新创「六式」!?其不能不令人引颈翘企:还有没有「三式」?同:「一招半式」?
是太极拳独霸住武术市场?还是少数所谓的太极拳家,把持住个人的私利?追求名利,早成现代人类的天职,但却不应该对不起自己,只来追逐蝇头小利,错失了武术全体所可能共同赚取的大利!无依无靠地、独秀一枝,那可不是我太极一门一派的荣宠呵!
杜师一生谨厚,从不为己。永远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而最最难得的,则是八九十岁了,仍然不失其赤子之心……打起太极拳来,拳如其人,恢恢宏宏,休休有容;已在一拳一脚、致胜养生的技术以外……我每叹望之如神仙者,以此。
至于我自个儿,则夫子之宫墙数仞,我只是墙角的小草……耳顺之年,忽然已届,手脚都不灵便了,打起拳来,怎么还是毛毛燥燥,像小孩儿似的!?自己看看,不能无羞……此中关系,固然是在情性修养,在际遇环境;不免,也还有多多少少,是我对陈式太极拳的珍惜、兴趣;以及,不知自量的一点儿小小的责任感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