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长来短接惯入身

2017-11-13 16:01:00

  短打类拳法最基本的“味”就是“短”,要想“短”,必须“近”,要“近”,必须“入身”。所以,“入身”就成了短打类拳法的最主要的技法特征。不管你是绵张、绵掌、还是绵章,不能“入身”就不是短打。

   先说“长来短接惯入身”。

   何谓“长来”?

   “长来”,讲的是接手的时机。快要打到身上时,才是接手的好时机。来手有实有虚,虚手诱我来接,变手击我,实手则难变化。枪法诀曰“见肉分抢,贴杆深入”,就是说,他的枪将要见到我的肉时,我才分开他的枪,随即贴着他的枪杆深入扎进。这就是“旧力已老,新力未发之时”,这时贴杆而入,他欲走不能。当然,高手接虚手也能入身,对方不出手也能入身,另当别论。

   何谓“短接”?

   “短接”说的是接手的位置。在根节。

   分圈里圈外。“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圈里在腋。圈外在侧后死角。

   以圈里为例。“若问短拳斗长手,跟身到腋是良方”。进到他中节之后或根节。前手是头道门,后手是二道门,我应该进到怀里,废掉他“一手”,困住他“二手”,形成这样的态势,我非常安全,他必然挨打。顺便说一下,石家拳诀说“看二手”,读音是“看守”的“看”,就是困住他后手,近身盯着二手必挨打。拳经曰“紧依门墙”,就是挤住他后手。

   短接有什么好处呢?

   1、把对手封死,使他失去转化空间。

   2、使我的击打距离变得很短、很快、无可救药。

   3、使接触点接近自己的轴心,就可以小力胜大力。

   “入身”要点。

   1、“一片”射入。整个身体从头到脚在同一瞬间一齐进入。不可先进手,后进脚。也不可先进脚,后进手。

   2、“三盘对天”。歌曰“尽力发人人不动,必定三盘不对天”。要“肩投腰襯臀齐行”全身各部都要进入,如果从上向下俯视,则头、手、身、脚在一条垂线上。肩是撞进,腰竖起后弓,尾闾前兜,膝过脚尖。

   不但入身时“三盘对天”,打拳时也要“三盘对天”,保持重心稳定,上身像宝塔一样坐在胯上。

   强调发挥肩的作用,“一身筋力在肩头,带靠陡来山也愁。翻身用个倒海势,纵然风浪也平休”。

   3、“不撄人之力”。不“犯硬”不“犯顶”。要“百骸筋骨一齐收”。身向前进,手向后吸,压缩弹簧,拉弓放箭。

   4、保持进攻态势。欺身占位。“膝过尖”,脚不停,边进、边打、边走、边变。

   入身不分“一手”、“二手”,拜掌闯进,拉弓放箭,得空就打。“上不停手,下不停走”。

   容易出现的错误。

   1、不入身。常见“定步”打法,站在那里打两拳、三拳。大弓步必不能入身。“真张假张,都在步上”。没有绵张特有的步法,何谈入身。

   2、犯硬、“犯顶”。硬磕硬架,硬推硬搡。只能把人顶走,必不能入身。打架而已。

   3、头进去了,屁股还在外边。这叫“掀门帘”,往里一探头,挤不住,反挨打。而绵张是“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4、不能保持进攻态势,进去后,后脚一跟步,停住了。失去战机,反而被动。

   入身之后,必须会三盘变化,三门打法,不然撞在一起,进退维谷。

   不但接实手时入身,虚手来了也照样入身,主动进攻也要入身,不讲入身就不是短打。

    

   我再发表一个许多人可能不愿接受的观点。石家历来认为,“只有长拳与短打之分,没有内家与外家之别”。

   在我看来,有些所谓的内家拳,实际是长拳的步法和手法。而所谓的外家,(表演派除外)同样也练气,也讲究内力的运用,没有必要抬高武当贬低少林。

   但是,长拳和短打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技击体系,不论拳理还是技法,看起来差别都很大。我这里讲的是短打,但没有唯我独尊的意思。

   应当说长拳、短打各有所长,练到高深,长拳也不长。程冲斗把太祖三十二长拳与绵张短打同列在五大真传,戚继光详细阐述的就是太祖三十二长拳,可见同样尊贵。

   其实,天下武术是一家,练到后来,异途同归,门户之见,本来就不对。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