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纪念《八卦拳学》公开出版100周年
2017-10-11 16:52:12
自义和团运动后,武术在社会上声名狼藉,在大多数世人眼中拳匪几为一家。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破败。中国武术本身所蕴藏的丰富且深远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已被混杂在由义和团运动泛起的厚厚污垢之下。如何重构中国武术的价值,是摆在当时武艺家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此时,孙禄堂先生以其卓绝的见识、学问和旷世的技击功夫,撰写了一些列武学著作,重构了中国武术的价值,并对其效能做了空前的提升,《八卦拳学》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八卦拳学 老版
100年前,即1917年4月,孙禄堂先生撰写的《八卦拳学》公开出版,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至今仍屹立在武学领域巅峰的作品。但是100年来能看懂此书者极少,能够领会其大意者亦不多见。时至今日,略懂此书大意者几无。
八卦拳学
难道不是吗?就以这门拳术现在的名字八卦掌为例,民国时一直称为八卦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改称八卦掌,反映出从这一时期以来武术界“领导者”们认识与素养水平的俗浅,他们不知道作为一个拳名中的拳指的是拳术,而非拳头。比如太极拳,虽然也是以掌法为多,但仍叫太极拳。通背拳也是以掌法为多,同样也称通背拳。舍弃八卦拳而用八卦掌命名该拳,不仅从名称上舍弃了这门拳学宏深的内涵,也不仅有损其文化内涵,而是从拳意上影响到对该拳拳理拳法认识上趋向低俗化,即囿见于体味该拳的一些外在形式。从拳名这个侧面,反映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武术界学术研究的匮乏。因此不难理解100年来几乎没有人能读懂孙禄堂先生这部《八卦拳学》,因为仅拳学这两个字对于他们而言就已难解其意了。
当然《八卦拳学》作为武学领域里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并非仅仅体现在书名上,该书划时代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该拳著中的理论不仅对八卦拳,而是对整个武学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其二,该拳著对八卦拳的技击实践具有卓绝的引领效果,使八卦拳技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三,该拳著具有宏远的人文意义,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了根基。
之所以说《八卦拳学》不仅对八卦拳,而是对整个武学体系具有指导意义,就在于在该书中,孙禄堂先生通过揭示拳学修为在人体中的内外八卦系统,将“易理”根植于拳术体系中。由此,使得拳学的研修因有理论指导,而能得以深入,同时通过拳学实践,反过来又对易理指导拳术有修正与扬弃的作用。于是拳与道合就不仅是一种意愿,而是成为一个有理可循的体用体系。
拳学修为在人体中存在内外两个系统已被生理学所证明,内外两个系统合理的交互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内稳态的水平,这是人体的生命机制。在《八卦拳学》中孙禄堂先生将此机制称为内劲,拳学的作用,就是将此机制发挥到技击的层面。如此才能达到感而遂通,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技击状态。因此郑怀贤先生认为,孙氏八卦拳练就是是灵机,是拳术发展的巅峰。
孙禄堂先生演练八卦拳
所以说,孙禄堂先生《八卦拳学》的理论成就不仅对八卦拳,对一切拳术的修为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很遗憾,当代的某些八卦拳(他们称八卦掌)练习者,不是去潜心研究这部经典,而是以他们浅薄的认识和道听途说的讹传为据,诋毁孙禄堂先生的武功以及这部武学经典的价值,他们另行其事,著书立说,不仅未逮八卦拳真义,而且笑话迭出,如刘敬儒在其主编的《八卦掌》一书中以颇为嘲讽的口吻写道:
“《周易•说卦》中的乾卦是马,坤卦为牛,震卦为龙,巽卦为鸡,坎卦为豕,离卦为雉,艮卦为狗,兑卦为羊是有其道理的,既然孙先生‘易之义蕴,一一行之于拳术,’则应遵循《周易•说卦》之形,把八掌定为马、牛、龙、鸡、豕、雉、狗、羊才对,不知是否因为卦中的牛太笨,羊又太温顺任人宰割,马不如狮子威猛,豕和狗又不太光彩,于是把马改为狮,把牛改为麟,把豕改为蛇,把狗改为熊,羊改为猴,才显得又神气,又多能又威猛呢?……”
由这段话确实暴露出刘敬儒对《周易》的认识是七窍少一窍,一窍不通。那么,在《周易》中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个卦象的义蕴是什么呢?
乾卦乃刚健的象征,坤卦乃和顺的象征,震卦乃变动的象征,巽卦乃为增入的象征,属木有生长之义,坎为水的象征,有从于下,而无不自得之义,离为明亮的象征,艮为山的象征,有抑止,止于背之义,兑为悦的象征,有愉快主动之义。而作为刚健、和顺、变动、增入、生长、从下而自得、明亮艳丽、抑止于背、愉悦主动等义蕴并非只有马、牛、龙、鸡、豕、雉、狗、羊这八种动物的某些性质才可以形容,《周易•说卦》之所以用马、牛、龙、鸡、豕、雉、狗、羊这八种动物是因为这些是农家常见之物(龙本身就有雷电变动之义),人们容易通过对这八种动物之性的类比中对八卦特性有所领悟。换言之,在技击功能中体现为刚健、和顺、变动、增入、生长、从下而自得、明亮艳丽、抑止于背、愉悦主动这八大性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更适合技击特性的动物进行类比,通过象形取意,得其性质,以尽拳中技击之能的八卦之义。于是孙禄堂先生将其形意拳中的技理引入到八卦拳的体系中,使之八卦所对应的八形更为雄浑而生动,以尽八卦的技击之性。而刘敬儒那种认为乾卦只能对应于马的说法,显然是因不懂《周易》中八卦之义,显得十分幼稚。
我多次提醒,如果不去认真深入地研究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这个武学领域的至高点,今人的武学研究只能在低层次的深谷中徘徊,不可能走入正轨。
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至少从三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八卦拳的技击效能,其技理基础见于《八卦拳学》:
其一通过揭示人体内外八卦和拳中八卦的卦象,以达运用八卦之理指导技击修为之义。
其二提出八卦拳先后天八卦合一的理论,揭示内劲生化之理。
其三构建了八卦拳修为体系,提炼出八卦拳的十大基础掌法。
孙禄堂先生运用八卦之理指导技击修为的核心是修为内劲,即灵机,孙禄堂先生也称其为太极。其原理在借用了刘一明《周易阐真》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这就是先后天八卦合一之理,其对所有拳术都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在具体技术层面,孙禄堂先生构建了十大基础掌法即单换掌、双换掌、八形掌并提炼出钢丝盘球的八卦拳拳意及穿掌技艺。
如,孙禄堂先生以狮形极尽乾卦刚健之至之义,以达勇猛、严烈之最。这是一个通过揭示狮形的性质,由意象启发拳式的拳意,再由拳意开发身体功能的过程。即性质→意象→拳意→功能的过程。所以,即使没有见过狮、麟、龙等物,通过孙禄堂先生在书中揭示各形之性质以及示范其形式,给人以意象,再通过各式的意象悟得各式之拳意,最后通过得其拳意而开发练习者身体之功能。
孙禄堂先生构建的八形掌是将形意拳之修为理论融入八卦拳修为体系的一个成功实例。由此极大提升了八卦拳的技击效能。
孙禄堂先生提升八卦拳技击效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对八卦拳技术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提炼出八卦拳的基本结构——钢丝盘球这一拳意。在孙禄堂先生之前,很多练习八卦拳者是通过打板子、戴泥手套等方式来获取劲力,八卦拳自身劲力结构及特性并没有被提炼出来。
关于钢丝盘球之义,孙禄堂先生言:“惟其透,故无失无得,无障无碍。”又云:“惟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透体”,故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所谓“空中”之妙用。
据此并对照《八卦拳学》,可知钢丝盘球之拳意有如下五个性质:
缠拿,此乃缠拿之拳意,并非仅仅是指运用擒拿手法,此种缠拿之义,高明者有身法、步法之缠拿,虽未接触已将对方神意控制,使之一时无措,或仅以一个点接触就产生控制对方身体的缠拿效果。其原理之一,就是“制意”。
渗透,轻微接触,甚至仅仅轻微接触对手的梢节如手臂、拳掌等处,却能使劲力深透到对方的内脏。基础是孙氏三体式,此为先天真一之气所致,所谓先天之力。
冷崩,无兆中突发冷崩之力。基础有二:其一是依托先天真一之气,所谓空而不空。其二是源自孙氏八卦拳周身缠拧而生的整体硬崩之力。劲如霹雳电闪,迅疾无兆,有一击毙敌之效。
透空,此意之用全仗极变化之能事,手眼身法步之变化无兆无穷,且无不恰合其机,看在眼前,忽焉身后,一击即空,所谓不空而空。若我进敌身,无论其如何防守,无孔不入,如水银泻地,攻守自如皆能先知。何以至此?因孙氏八卦拳之修为合于奇门遁甲。
飞腾,陈微明先生言:孙禄堂先生之八卦拳剑飞腾变化,神鬼莫测,殆未曾有。此意我不能解,只能以事迹言。
由是可知孙氏八卦拳的钢丝盘球之义是以先天真一之气为基础。练到高明处,身体还能产生吸力,具有制人神魂之效。
孙禄堂先生演练八卦拳
孙禄堂先生对八卦拳技击能力的再一个提升,就是进一步完善了八卦拳的穿掌技术。关于这项技术,孙禄堂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没有谈,但其弟子郑怀贤先生曾指出这是孙禄堂先生八卦拳的特长之一。其穿掌之妙在于将一部易理体用无遗,因而神乎其变化。孙存周先生说极尽变化之能事。
孙禄堂先生对八卦拳技击效能的提升,使得那时从其学八卦拳的一批弟子的技击功夫无匹。因此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得到当时武林人士的普遍推崇。
孙禄堂先生演练八卦拳
关于孙禄堂先生本人在八卦拳上达到的成就,史料记载甚多,这里择取几条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者,如:
1、李存义先生的弟子、中华武士会的秘书杨明漪先生在其《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记载:“八卦、形意两家之互合,始自李存义眼镜程,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博审笃行者四十年。”涵斋是孙禄堂先生的号,由此可知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已臻登峰造极之境。
2、1934年1月31日《世界日报》上记载了八卦拳名家程廷华先生的话,认为孙禄堂先生的拳艺于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程廷华先生是八卦拳开派者董海川先生的弟子,也是孙禄堂先生八卦拳的老师。其评价的权威性自不待言。
3、八卦拳第三代名家姜容樵先生在《当代武侠奇人传》中记载: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为同辈中其他人所望尘莫及。时姜容樵先生是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他的这个评价不是私下里说说的,而是公开发表在其《当代武侠奇人传》中,并强调所言,事必确实,语有明证。
4、浙江省国术馆出版的《国术史》中记载:“程廷华先生的诸弟子中以孙禄堂先生为最优。”
5、1926年《申报》记载陈微明先生言:“完县孙禄堂先生,受八卦拳剑於程先生廷华,飞腾变化,神出鬼没,余生平所见,殆未曾有。”
6、1935年《近世拳师谱》记载:孙禄堂先生技击独步于时,为治技者冠,其武艺举世无匹。
由此可知根据当年多方史料的记载,在武功上孙禄堂先生是当时武林的第一人,更是八卦拳成就的第一人。这不仅呈现在当年各方史料的记载中,在民间武林中也普遍持这种观点。
如当年曾涉猎多门内家拳的张义尚先生记载:“形意、八卦以孙禄堂先生为第一。”并言“程传弟子中,以孙禄堂为最知名。据云董海川先生临终之时叹曰:‘吾诚有负尔曹,我之功夫,汝曹未得十分之二三也,我有师弟应文天,异日若有机缘,可以事之’。孙既得程氏之学,不自满足,遍历名山大川,探访应师之踪迹,卒于川楚交界烟云飘渺之某高山中相遇应师,得竟八卦掌之全功。其转掌之时,能身影连成一线,更或四周皆见其身,其生平轶事甚多,野史不少记载,早已脍灸人口”(见张义尚所著《武功薪传》)。关于孙禄堂先生探访应文天之说,史料未有记载,疑有讹传之误,然而记载唯孙禄堂先生得竟八卦掌之全功,则反映出当时国术界对孙禄堂先生八卦拳的高度推崇。由此反映出孙禄堂先生八卦拳的技击功夫远胜他人,是自董海川先生以来八卦拳技击功夫的第一人。
当年不仅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被当时武林最为推崇,其次子孙存周先生的八卦拳也被认为是代表了八卦拳的一个高峰。孙存周先生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表演八卦剑后,被评价为已臻炉火纯青之候。孙存周先生的八卦拳更被当时武术名家秦鹤岐先生认为:“不让董老公(即董海川先生)。”此外,当年孙禄堂先生之幼女孙剑云老师在21岁时就以八卦拳及剑法成名。在1935年出版的《国术周刊》中,记载孙剑云老师:“尤精八卦,曾充镇江,江苏等,国术馆之女教授,拳艺得轻灵派之上乘,剑之更有独到之处,败其手下者,大有人在,凡江南一带,无人不知孙女士为剑术名家者,……”在孙禄堂先生的第一代、第二代弟子中在八卦拳上有惊人造诣者就更多,如裘徳元、孙振川、孙振岱、齐公博、曹秃领、驼五爷等。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孙禄堂先生对八卦拳的技术结构和理论都做了极大的优化和质的提升,而其技理的基础就体现在《八卦拳学》一书中。
综上,《八卦拳学》不仅对八卦拳,对所有武术技击效能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直至今日仍具有至高价值。
关于《八卦拳学》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是使作为中国文化之根的《易经》成为可不断体证的实践性学术,通过技击实践反过来又能不断深化、修正易理本身。于是为中国文化之根建立了人人可实践体验的实证的根基。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个新的维度。
所以,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学》是中国武术史上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仍是中国武学的巅峰之作。在该书出版百年之际值得纪念与宣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