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枪拳大战,吴钟得八极

2017-6-30 14:29:11

  吴钟。学艺於锁罗山。师赖魁元习六合枪,六年艺成下山。走南闯北,寻师访友,较量切磋武艺。未遇敌手。六合枪技艺无敌于天下。吴钟因得“神枪”之誉。

    吴钟成名后,落居于天津南的咸水沽。选地设场教徒,开始传播枪技。门前立一旗,上书“天下第一枪”。以枪傲视天下。俗云:艺怕出名,一旦出名,时天下英雄,四方豪杰,能人名士,慕名访者,时而有之。一日来一访者,曰刘三睒,乃一八极门中传人。吴钟傲气凌人,并不把来人放在眼里。二人较技时,吴钟并不客套礼让。走至兵器架前,伸手提一杆。并不说话,瞄斜着看刘三睒,以目示意,让刘选兵。刘三睒对吴钟高傲藐视态度,并不在意。反而面浮笑容。举双手示之,曰:“仅此二物奉陪。”吴钟说:“吾习枪,不善拳。”意思是咱们比兵器,不比拳脚。

    刘:“你习枪,即用枪。”

    吴惊奇的问:“汝空手?”

    刘:“可乎?”

    吴:“枪长拳短,何能对?”

    刘:“看短能克长乎?”

    吴钟面浮冷笑,自持枪技天下无对。面对刘三睒空手,心虽存疑,却仍不放在心里。自思:少则一下多则三枪。即可胜之。思罢,肃容喝道:“好,那么你就接招吧。”说罢,提枪在胸。一个纵步,已至刘三睒近前,“唰”的一枪电闪一般,当胸扎到。然而出乎意料,并未中“的”吴钟枪快,刘三睒更快,意外的是扎出之枪尚未收回,刘三睒的身形急若闪电。侧身扶杆而入,已达枪身之内。吴钟大吃一惊,发根一炸,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变招应付。吴钟一时大意,几乎失手。再也不敢轻视对手,全神贯注应对。刘三睒的拳法动若雷霆,疾若闪电,出手不见形,走·打·进·钻·挨绷挤靠,粘连粘随,以步吃人。非同凡响。吴钟从未见过如此神妙拳法。当下二人各运神技,凝神较量。最后的结果,吴钟虽然取胜,却是胜之不易。这就是当时轰动武林的“枪拳大战”吴钟惊诧不已,世间竟有如此神奇绝妙的拳法。满脸惊异。连赞好拳法。此时的吴钟一改前傲慢无礼的态度,恭手相揖。向刘三睒赔礼。刘三睒当即还礼,并笑道:“这都是天下第一枪的霸傲之气呵。”钟:“取笑啦。如此神妙的拳法,闻所未闻也。是什么拳法,这般厉害?” 刘:“八极拳。”问:“出何门?”答:“出武当。”刘三睒对吴钟之大枪术佩服之极。称赞说:“吴兄之神枪,天下无对。今日一试,果然传至不谬。我技不及也。”吴钟说:“不然,八极拳法乃神奇之术也。世所罕见。我枪偕擒拿法勉强敌之。枪无敌于天下,拳亦天下第一也。”二人大笑。二人之技,堪称绝伦。彼此敬慕。义结金兰。相互传授其技。吴钟因此得八极。犹猛虎又添双翼也。

    吴钟的六合大枪术是学于师。而八极拳是得之于友。

    吴钟的愿望是将自己技艺传播下去。开始选地咸水沽,后经其徒丁孝武,吴永,王世同等竭力固请,迁至孟村设场。他认为“艺源于民,应还于民。为民所用而利于民。”他对待学者的态度是: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凡爱武者,都可以学艺。诚心用功者皆可得艺。故学者甚众。八极之艺,由此而广泛传播开来。兴盛之极。习武中佼佼者,不乏其人。但是得吴钟之全艺者,唯孟村丁孝武和吴永二人。时称"丁吴二院"。

    八极拳现行于世者,多为吴钟所传。但并不是说他是唯一的传播者。像:山东的“软八极”,也称“锦八极”。还有“罗汉八极”,“伏虎八极”等。均非吴钟所传。“软八极”之名可能就是区别于“硬八极”而命名的吧。它的练法形似太极之柔,但其步法姿势特征又似八极。“罗汉八极”,“伏虎八极”,勇力刚猛似八极,而其练法又各异。观其特点,也非是一师之承。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形式的八极拳。所以应该说,吴钟是八极拳的主要传播者。

    八极拳的名称,叫法和用字,众说纷纭。其说不一。例如:八极拳,把计拳,八忌拳,巴计拳等。拳名用字,即是八极拳的拳谱上称为“极”“技”二术。这也是造成多用字的原因。究其原因,以前跟老人家学拳,最忌烦问。即只能练,不能问。若多问,轻者给脸色看,甚者多日不理。再则乡间拳师,多没文化,只重拳功,不重理论。代代相传,多由口授。有些字,只能听其音,不能辩其字,此也是造成多用字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或秘而不传,或传而失其真,或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或知之不详,一讹传讹。也是有之。于是人们根据自己对拳的理解和想象,甚至猜测,加以解释。甚至按己意愿各取所需,甚至神化。其子难免想自然的成份。由于,人们理解不了,对拳术的解释也异。其中两份颇有代表性,意境也深。它代表了人们普遍的看法和心愿。例如:

   “八极”之说。引经据典,所论采自《淮南子·地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为八殥,八殥之外,而为 八纮,八纮之外,乃为八极。”“殥”犹远也。“纮”犹维也。维落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纮”。“极”,至高至远及甚。又《后汉书·显宗孝明帝记》中有“恢弘大道,被之八极。”执“八极”二字者,取名“八极”,以拳誉宇宙,其义颇深远。

    “八技”说,是把八极拳法中应用于击技用法的人体的头·肩·肘·腕·胯·膝·足·身等八个部位,誉为八个“计策埋伏”。实用中变化莫测,防不胜防。此论以身誉计,也颇有道理。

    以上二例,所论极妙。除此而外,拳谱中尚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成拳记载:以常理而论,凡以拳法为主的拳术,即以拳字名之;以掌法为主的拳术,即以掌字名之。而八极拳却不然。她是以掌法为主的拳术,却以拳字为名。这是为何?这个问题,事关我拳之来历,也属本门不宣之秘。为了说明拳义之实,也只好披露于世了。但愿已为仙界的先师们勿怪。

    八极拳不过是“把记全”三字的谐音字而已。八极拳的创拳祖师,在学习掌握并研究了天下诸式有名的拳法后,博采众长,提取精华,研究实践,比较揣摩,融会贯通。创造了兼有内外两家,长拳短打皆优,风格独特,打法绝伦的拳法。——“把记全”。把记全是“把式记载全”的缩写。“把记全”说明了拳之来源。也明示了拳义之根本。为拳取名“八极拳”,是因为其字音与“把记全”之字音暗合。故尔名之。。此也暗含记念之意,使之久传不忘。创拳祖师其用心也远矣。

    八极拳谱书中出现的“极”与“计”,称之极·计二术,固然有它特定的含义,然而这两个字的读音,在河北沧县,盐山,南皮,黄骅及山东一代的读音完全相同。但是如今人们述著于文字的,均采用八极拳的写法。并且这也已为大家所熟悉认可。那么,我们大家就该尊重这个事实,服从这一事实,来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