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劈刀:寂然中的沉重
2017-5-31 14:52:38
武当山归来,早起依旧是每日的晨功,按照计划是“劈刀”训练,建军师兄的群里大家最近都在劈刀,热火朝天,王飞师兄更是在劈刀中感受到了“破风”,这也是古典武艺的本色,即注重功力训练而杜绝了虚花,在这每日的“劈刀”和“扎枪”训练中会渐渐懂得武艺的“真意”,在出手之间有一种沉重的分量和风声,而回荡在耳畔的呼啸后者“破风”却是武者最美的享受。
前天下午,在武当山的名家的展演大会上,看到了一对师徒在表演咏春的黏手,在舞台的灯光和音乐中,他们是忘我的投入和淡定,一招一式,不紧不慢,清晰有力,我想这是经过了多年修炼而来的一种沉默,在行拳走架的瞬间能够进入一种武者特有的心境,也是古典武艺让人神往的地方。
对于“劈刀”,师爷群炎先生是十分看重的,无论是单手刀还是双手刀,他说功夫是哄不了人的,真正的高手都是一拳一拳打出来的,一刀一刀劈出来的,一枪一枪扎出来的,所以功力训练几乎贯穿了武者的生命。对于单手刀的“劈刀”,老先生从定步开始,逐步过渡到进步、退步和活步,又传授了“劈刀”的组合刀法训练——“劈面刺喉左右斜”,对身体和站位的要求极为细腻,举刀和劈刀时融合劈挂的吞吐,这样能够使得力量贯于刀身,劈出的刀有力量,而且有一种沉厚的感觉。对于双手刀的“劈刀”训练,老先生在讲授和训练上则更为精到入微,他说双手刀两个最重要的刀法就是劈和刺,在“劈刀”上和单手刀有相近之处,由于是双手执握,发力和聚合之间的上举、下沉则更为饱满、浑厚,而在劈刀之间兼顾和“持刀势”的衔接与转换,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劈刀的优势,还可以在劈刀中进行“低看刀”、“外看刀”和“上弓刀”的刀势转换。在双手刀的“劈刀”训练上,老先生说当年在国术馆的时候,他的恩师郭长生和马英图、杨松山等一起研习刀法,验证了刘玉春先生传授的刀法劈刺,因而在双手刀法的传承上,老先生一直强调“劈刀”的训练,又嘱托我研习剑道和居合道,研究宫本武藏的《五轮书》。
数年间,这些关于“劈刀”的东西融会贯通,让我对“劈刀”有了深刻的感悟。老先生经常说“好的东西总是相近的”,“只有真实才有生命力”,这是他一生在沉默和寂然中对于古典武艺的体认和感悟。在孤然的心境中,持刀,出刀,劈刀,收刀,进退,刀身的寒光映射在四周,耳畔是铁器快速划过空气的铮音,凛冽而短促,汗水偶尔飞溅到刀身上,顺着寒光滴落在地板上,双手是一种震颤之中的麻木,而随之是抓握间的松紧转换,顶盘的前手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刀身那种力量的穿越与凝固。
在当下喧嚣的武林,我宁愿相信,在每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都有一批沉默的武者,每日出拳,扎枪,劈刀,默默,笃定,如郭云深那孤然而傲然的崩拳,响彻武林,而至少在我身边,在我们的古典武艺群里,一批执着的武者,已然在行动,或已经坚守数年,便是对古典和传统最好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