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韬武略】棍疯子
2017-4-10 16:09:02
给学生讲授“疯魔棍”的时候,常常会惊叹当年创编这套棍法的先贤们是何其睿智而又用心,且不论其中融合了明清以来诸多枪法,体现了少林棍法“兼枪带棒”的特点,更是在气势上非同一般棍法之迅猛,而是从头到尾有一种“如疯似魔”的感觉回荡其中,而起落倏忽,颠提拥搓的枪法更是让研习者立刻进入一种“疯魔”之境而难以自拔。
老先生讲到疯魔棍的时候,总是会提起2000年的时候,我的师父克俭先生特意让儿子建军到津门跟随师爷学习“疯魔棍”,当时在津门住了两周,老先生仔细讲解、比划、传授这套汇集了诸多“枪点”的棍套。老先生总是说当年马英图师叔和郭长生师父一起研究这套棍的时候,把许多当时流传的有名的枪法中的“枪点”都放到了里面,极为“仔细”和“讲究”,后来他到了兰州,接触到了《手臂录》,方才觉得这个棍套是好东西,里面的“枪点”和书里讲的几乎近似,也进一步提升了他对枪法的理解和表达。
我最初疯魔棍的印象和底子是建军师兄04年到上海的时候给予我的,当时我很震惊于这样的棍法,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和学好,但真正地跟随老先生开始学习疯魔棍则是到了2013年。老先生说自己年纪大了,很多棍法不能比划了,责成其在津门的弟子梁凤歧老师传授我棍套,然后他再逐一讲解其中的“枪点”。梁师在棍子的表现上有着老先生的风味,中规中矩,棍法洗练,清脆简洁,神态和做作上都可以看到老先生当年的影子,梁师在传授上亦是极为细腻,先后在西安和津门为我传授棍套,嘱托我一定要多请教张爷,他生怕有些地方“生疏”和“模糊”了,每听到我从老先生那里得了“调整”或“改进”,便立刻通电话或打车到酒店,用他的话说在一起继续“研究”,人到了这把年纪依然如此虚心和好学,日益看着老先生的艺业,让我很叹服梁师身上这种精神。后来起先的苗刀和后来的劈挂刀、跑刀还有劈挂拳的“快套”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由梁师传授于我,梁师的谦和、严格、热忱和虚心还有对武艺的严谨都让人感念和尊敬。
去年来津门的时候约见了沧州的小董师兄,他跟随老先生学艺多年,和我、建军师兄一样都是老先生孙子辈的徒弟,他有着很好的拳击和意拳的基础,老先生说起小董,总是会提到一个词,说当年是带着小董打过的,不是纯粹练套儿,因此小董师兄身上有一种特有的浑厚、彪悍,气势慑人,勇健刚醇,是我十分欣赏和心仪的一种武艺风格。去年和小董师兄一见面,就开始聊疯魔棍,越来越投机,回味老先生讲授“枪点”的精妙之处。当晚说到了一个“尽头枪”和“披身枪”,还有“剪子股”,回到房间我觉得路线和做法有些不太对,琢磨了一阵就睡了,第二天早餐小董师兄说他一宿没有睡好,一直在琢磨这几个式子,两人一说即在一块儿,可谓是心有灵犀。后来又在一起研习了老先生传授的苗刀“一路”和“二路”,他每次来的时候总是在包里带着《单刀法选》和《少林棍法阐宗》,我们一起参照古谱,逐一核对,有不解或抑或之处,立刻再去请教老先生。
对于棍套中的“圈三枪”,梁师印象至深,他说老先生当年传授他这个枪法的时候步子迈的远,一下子出去十好几米,有一阵我把这个“枪点”改成了“拨草寻蛇”,经过梁师和小董师兄确认还是老先生的“圈三枪”更有味道。“黑白鹞子”则是严格遵循了吴殳在《手臂录》的描述,对于拗步枪到底出不出这一枪和小董师兄讨论了好久,又反复参照吴殳的描述,最终确定为不出更符合“白鹞”的意思,梁师的示范则是左右扎枪,带有“翻身”,枪法清晰、明了,可以说“黑鹞”和“白鹞”表现的很完整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