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都武侠”揭秘咏春拳起源
2017-2-13 12:00:11
温彦君师傅师承叶问的恩师陈华顺在其家乡顺德传其陈氏子孙一脉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咏春拳的历史来源认识模糊,纠结不清,有些人认为咏春拳的创造者是南少林中擅长白鹤拳的五枚师太,也有些人认为是五枚师太的徒弟严咏春,还有些说是混迹红船的摊手五张五……可谓众说纷纭。 现代人因没有见过少林咏春拳的全貌,也不了解真正的咏春拳理及其历史来源,故此很多人云亦云断章取义。那么,咏春的真实历史由来是怎么回事呢?
温彦君师傅师承叶问的恩师陈华顺在其家乡顺德传其陈氏子孙一脉,历今五代。据温师傅了解,咏春拳,原名“少林永春拳”。是康熙年间,由福建莆田南少林武僧总教习,至善禅师从南少林寺庙传出。 相传南少林原本分三十六房功夫,每一房有每一房的武僧教习,每一房即等同于一个少林门派分支。而当时少林武学的构成,大类分三种:
一:由外传至内,融合而成。明朝之前,少林寺等于是今日的武术协会,有很多外面的武术家来到少林寺交流和因一些因犯罪而削发为僧的武林高手隐匿少林寺,与少林武僧切磋武艺交流而传入少林的外来武术,这一类可以称为外入少林寺武学。
二:又内往外传,即少林寺僧人云游四海,与当地地方武术交流切磋,最终与当地武术进行融合的武术,可称为外流少林寺武学。
三:由少林寺历史上千年的传承与历代不断改良最终沉淀下来的,有核心武学理念的拳法,这就是少林武学的镇山功夫。而后来称为永春拳的功夫即是原本少林寺里面秘传的镇山武学。永春至善祖师曾留下遗诗:永春拳本少林宗派,半点棍是老道奇技。
南少林的核心镇山武学,历代从不外传,而为何最终流入民间变为最终的永春拳呢?这就由火烧南少林的历史讲起。康熙年间,南少林寺庙所处的福建莆田,是明朝抗倭及明末清初反清的前线。明朝时代由于前线抗倭的原因,重兵调集于南方,随之而来的是实战派武学及军旅武术的融入,使之南方少林寺成为了中国武术的巅峰时期的集散地,同时造就了中国新兴的内家拳派理论诞生。直至明末清初,武术实战之风一直在南少林寺盛行,甚至大幅度超越了北派少林寺武术的实战发展水平。
明末清初,随着清军的节节胜利并向南下进军,逼使当时的南少林寺分为了两种政治倾向:一种是延续少林寺的旧传统,投靠清政府,继续成为新政府的皇家寺庙。另一种则是联合郑成功的后人进行反清,搞武装抗清运动。在这场寺庙中的政治分歧中,身为少林寺武僧总教习的至善禅师,投向了武装抗清的一票。而当时作为少林寺的主事方丈,则倒向了投靠清政府。
最终的结果是至善带领部分武僧僧团出走,来到了民风彪悍抗清情绪激烈的泉州永春县七星岩,重新建立新的少林分院,并与永春县当地的民团联合,训练抗清义军。而当时的满清康熙皇帝,一直以来对福建南少林一带的地下武装反清力量一直保持警惕状态,也一直怀疑少林寺与地方反清力量勾结,故此调虎离山借征倭寇为名,调动少林僧兵往东进剿匪,并在僧兵凯旋途中,赐御酒毒死当时领兵的少林武僧僧团主事及屠杀少林僧兵,并趁少林寺防御空虚,一举火烧少林寺。
而至善禅师得知泉州少林寺毁于火烧后,组织义军抵抗,不幸兵败,至善禅师在二名俗家弟子黄坤与洪熙官的保护下冲出重围,而永春县少林寺分院亦毁于兵火。至善禅师在二徒保护下逃难辗转来到现今的东莞,隐匿红船戏班,隐姓埋名,还俗并取名翁仁长,继续重新组织反清势力,并整理少林寺武学。经至善禅师的在逃难中所感悟的实践心得总结,新创立小练、寻桥、标指三套内家拳种的搏斗系统。并在少林镇山武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修订出伏虎、红砂手、木人桩拳、一路花拳、二路花拳、佛掌、大练、镜影、五雷拳等九种演化的少林寺拳法。
为纪念永春县少林寺,传承反清复明精神,至善将此武学定名为少林永春拳,并在晚年传承给同门少林五枚的入室弟子,即惠州人士苏三妹。苏三妹是红船戏班中人,送至善禅师终老后,嫁六和会馆创始人之一白鹤派的严博俅为妻,由于广东习俗,嫁夫随夫姓,乡人又以“严夫人”称呼,而严夫人在东莞当地降服恶霸又以永春拳扬名,故此当地人称“严永春夫人”。后因清政府继续搜捕少林弟子,而暂将少林永春拳的少林二字隐去,永春的永字前头加上言字旁,以隐去永春弟子是福建永春县少林分院少林俗家弟子的事实。永字前面加言字旁,其实言下之意即为“永春”也。
“成都武侠”揭秘少林咏春拳全貌
而严永春夫人传承红船子弟居多,传人有其夫严博俅、“张五”等人。故此,叶问之子叶准等人与佛山一带说的咏春拳创始人为“张五”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而张五学永春拳成名后,一只摊手独步武林,确实是历史事实。而叶问宗师所说又与其子叶准的说法不一,叶问的说法则咏春拳是五枚师太见蛇鹤相争所创,但原本此拳无名,后传弟子严咏春三娘,咏春三娘武艺学成后以拳术扬名,而后人将三娘传的拳称为咏春拳。这种说法则混乱了至善祖师晚年在少林寺镇山武学的基础上创编新少林武学并与五枚师太派来联络的弟子苏三妹试手,最终以新拳技折服苏三妹并收为弟子,传承其少林永春武学使其成名的真实历史。
“永春拳”由于是少林的镇山武学根据至善的心得改造而汇编成,为适应战场上不同的环境,因而技击风格多样,但核心武学系统一致。特点是还魂腰,虾弓背,腾蛇身,轻桥快马闪电手。根据作战距离不同,而汇总成三套武学体系基础:小练重远距离桥,寻桥重内围缠斗黐桥,标指则重败势地趟大擒拿。三种武学合为一个中国古代最全面的综合自由搏杀体系,相互相成,逢空必进。加上少林三刀六棍与奇门兵器的体系,永春派最大地保留了少林寺的原汁原味风貌。除六点半棍除外,六点半棍是由至善祖师与道人切磋比棍交流而吸收而成,并非少林棍术体系,故此至善祖师留下半点棍是老道奇技一诗留下世人,以示不忘道人传棍法绝技之恩。并非后世今人误传六点半棍是少林永春第三世传人黄华宝和梁二娣以拳换棍而得,此为乱传。
近代著名的永春拳师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简化永春拳则大众认为永春拳只是贴身短打的拳术,只注重短桥窄马的小技巧。实际上少林永春拳的传承,历代因是秘密反清组织的关系,并未将真正门内系统功夫广泛流传出去,而众多永春拳师,对于少林永春的整个武学大体系,所得多数也是只得冰山一角。因永春拳是一门大的少林武术体系,所以系统较为复杂。
而包括叶问等当年在社会上露头角出山教武的师傅,亦基本上因为他们属于富家子弟,陈华顺祖师着重传承其偏防身技术类的永春,所以才突出了短桥窄马的永春防守型技法,但不代表永春拳仅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这种技击风格而已。据我及恩师彭先师所了解并掌握的少林永春拳,可以总结为少林永春拳是古代最完整的中国综合搏击与冷兵器格杀技的大成。是一门集中国冷兵器时期实用传统刺杀术,防御术,战场作战训练术,为一体的全面性,训练思想目标清晰的大武学体系。陈华顺相传子孙一脉的系统性少林永春派武学,是对前面历代永春祖师传承的永春武学的再一次综合性汇总与集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全面的永春武学传承。
在2013年11月3日陈华顺嫡传子孙一脉的永春拳以陈华顺的家乡顺德区为名,申报的顺德永春拳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于2013年授予其牌匾,这意味着顺德永春拳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德永春拳因其武术传承的系统性,有古代历史文献文物证实,包括叶问先生等当年他与他的九位同门师兄弟给他的师兄,也就是陈华顺的嫡子陈汝棉宗师联名赠送的武馆开张牌匾贺礼的文字证实咏春拳最早应称为“永春拳”的事实,并成为了国家唯一认可的永春及咏春武学传承派系!
而集合中国古老传统武术精华于一身的实用性武学少林永春拳,亦会在主要继承人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