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缅怀与追忆中的传承:郑怀贤武学思想
马文国 2016-11-17 15:54:30
午后,在成体国际交流中心的小院里独坐片刻,泡一壶生普,享受着蓉城和成体特有的宁静,耳畔是缓缓而叮咚的泉水声,映入眼帘的是几朵依然绽放的花,显然蓉城没有古城的那份寒意,以至于在成体的“银杏路”上还无法看到像古城那样的金黄和落叶满地。醇厚的茶香弥漫开来,闭上眼睛,空气似乎停止了流动,任由这蜀地的时光在缓慢的节拍中舒缓开来。难怪人们说成都是一座会让人变得慵懒的城市,柔柔的,缓缓的,就像8月初夜宿青城山的感觉一样,是一种让人会在瞬间慢下来的感觉,在那样的山林和流水与空气里,你根本快不起来,甚至有想关掉手机的冲动。在这样的校园中,也就懂得了振勇兄弟所说的“巴蜀情结”。16年前一到成都,就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依恋,难以自拔,从此在这座城市扎根安家,我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或无法离开的城市,虽然我只是造访过这座城市不到三四次。
昨夜仅仅是微风习习中走进了夜色朦胧带着淡淡雾霾的成体。2:30,郑怀贤武学思想研讨会在交流中心会议室正式开始,武术系主任赵斌主持,国际武术研究院发展部副部长王立峰亲临会场,成体武术系的师生及研究生悉数出席,老前辈习云泰、王培琨、蔡仲林三位教授也到场。武术系副主任王明建汇报了武术系的办学特色以及对郑怀贤武学思想的传承规划,各大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负责人就郑怀贤武学思想的传承和研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对如何深入挖掘、继承郑怀贤等老一辈武术家的思想和技术发表了看法。
习云泰老先生慷慨激昂地诠释他对郑怀贤先生武学思想的体悟,他说郑怀贤先生一生倡导武术的“技击”,对武术的“演练”和“技击”有着精辟的认知。郑老先生生前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不练套,终究瞎胡闹,练拳不练打,还是要挨打。这三句话充分揭示了武术的“功法”、“套路”和“散手”的关系,生动而形象。
王培琨老先生对成体搞这样高规格的纪念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接到赵斌主任的邀请的当晚是“彻夜难眠”,老一代的武术大家给我们当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传承,在传承中需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而“求真”和保持武术的技击本质是武术发展中必须固守的“初心”。
我也进行了发言,从习云泰老先生早上在开幕式现场主动和大家握手的举动入手,主要从如何去传承先辈的精神与风范结合自己的阅历进行了阐释,武学是一门学问,一门技艺,一门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大学问,更需要身心的磨练、实践与表达,我们在缅怀与追寻老一辈武术家留下的财富的同时,更需要思考,若干年后,“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在最爱的武术?”。在一个时尚而匆忙的时代,我们需要呼唤一种武术的情怀与精神,从一个单纯、动荡而雄浑的时代走出的武术家诸如郑怀贤等,他们经过一生和那个时代的沉淀,蕴积了他们对武术的理解,还有他们对武术的痴爱,这都是我们应该去敬仰和传承的。我们今天怀着敬畏之心缅怀他们,是为了百年之后有人会像我们一样缅怀我们。
最后,我满怀深情地朗读了我早上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段文字。会议结束后,和习云泰老先生合影留念,希望老先生保重身体。随后,成体武术系的研究生们围上来,纷纷合影,有一种“大咖”的感觉,聆听我对人生、武艺和影视的见解,我勉励大家要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感悟生命,多读书,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书籍,文学是对生命最透彻的感悟和最完美的接纳,有了这样的修养,会发现生命和生活的美可谓“无处不在”,用晨读和晨练还有午后的漫步以及夜晚的思考来体验一种孤独而沉静的“生命美感”,感动自己,感动每一天和每一寸光阴。最后和大家合影留念,有些意犹未尽,但讲话多了还是有些疲惫,学生们依依不舍地远去。在酒店大厅又接受了一位研究生对于“太极拳和蓉城文化”的课题采访,针对蓉城文化的特质以及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谈一点看法,分享于成体学子,也算是一种乐趣和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