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关于太极拳【连环】

2016-8-30 10:15:23

  一、太极拳小常识:

    

       在我国的两百多个武术门派中,太极拳是最最普及、推广成功的典范。现今,在五大洲各国家民族中,几乎无不有太极拳的教练与学习者。

    

       太极拳本是武术中的名门正派,锻炼高水平、高效果的攻防技巧,威名藉甚。传入近代,更因太极拳的训练兼及内「运」外「动」、平衡和谐,为保健医疗的社会需要,提供了最佳的服务。 太极拳之所以广受世界各地人士之喜爱,这应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般承认:太极拳源自河南温县的陈家沟。过去,因为风气保守,不传外人,致使陈式太极拳流传不广。 活跃于世界舞台的,绝大多数是源自陈式的杨、武两大支,以及他们的再传,衍分出来的各个派系。

    

        近年来,研习珍贵难得的陈式太极拳,已成了举世太极爱习者的新风潮。不但从未学过太极拳者,多从陈式开蒙入门;就是许多已经学得其他太极拳的资深拳友、教练、选手们,也多研求陈式,以观太极拳的原形本貌。

    

        多年来,每逢陈家沟举行国际太极拳年会时,全球各地、各式太极拳的拳友,都来聚会。当然,台湾地区的同好,也曾出席这样的盛会,切磋交流。

    

   二、身心法总动员:

    

   备我心—

        未练功前,先备我心。 备心,也就是要预备好专心锻炼的心情。

    

        最简捷的备心之法,就是自己告诉自己,准备练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默想功法,徐徐进入最佳的练功心态。

    

        初学之时,也许不易专心。 则应利用可行的与有效的方法,以为旁助。比如:更换环境 — 空气清新的练功场所;更换友朋 — 志同道合的练功同道;更换衣着 — 宽松舒适的练功服装等等,都有助于先备我心。 再比如:焚香、奏乐等等,只要确能产生澄心静虑之效的,都可施行。

    

   备我身—

        备身,也就是暖身,与拉筋的预备活动。必须先暖身,再拉筋;注意在拉筋时如有不适之感,应将不适的局部,充分活动加温,然后再行拉址、拧转。

    

        在作备身的活动时,一般先从四肢做起。但,躯干更要注意。 因为,它较不容易充分运动;动起来的幅度较小,距离较短。 因此,就要耐心的多做、不嫌重复。

    

        备身时尤要留心各个关节的部位,一定要充分准备好,才能适应练功的要求,同时也才能避免受伤。当然,备身要同备心相结合;那就是所谓放松的要求了。 用澄静的心境,与温暖活泛的肢体,来追求越彻底越好的放松状态。 虽不容易做到,却是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备我法—

        法,就是法则;也就是练功时的守则。就是无论练到那一招、那一式时,尽管招式有许多变化,而仍须遵守的一般要领与需求。

      

        初学之时,常常不容易处处遵奉,守而不失。久之,便成自然。

    

        一练功,各处无不合度。 在此,由下而上,说明要领。开始练时,分部去要求、遵守、体会、品味。 练功前,勿忘这些法则,检查一遍,确实遵守。 然后,才开始练习。

    

   1、足:踩脚要先求平正、放松,才能配合足掌、脚跟、脚尖、外掌缘、内掌缘的变化角度。所谓足掌含空,就是不紧张、不弸直的意思。 不可刻意将脚背弓起弸紧,以求含空,反而成了紧张。 所谓脚趾抓地,是在旋动之时自然卷曲之意,切勿紧抓。 因为紧抓就不松动,无法调节平衡,发动进退踪跃等等的要求了。初学的人尤其不可误解,反而造成紧张。 不如顺其自然,徐徐自入佳境。

    

   2、膝:膝是腿部的中间环节,上连于胯,下又指挥了踝。 而膝部本身,因受生理构造之限,活动的能力与范畴,都极其有限。所以,对于膝部的要求,不但一定要放松,而且要主动与大小腿以及上胯下踝,充分合作。 一举动时,必须改变日常膝关节曲直开合的习惯,而需要专用膝盖后面的膝窝(凹入有如鸟窝)部位,进行扭转旋磨的新程序。如此才能放大膝部的运动可能,强固下盘,练成上下发展之能力。

    

   3、裆:所谓裆就是腿部筋骨已开,动作活泛之后的要求。 初练时,定要开,而且沈,有向地面压坠的感觉。而所谓提肛,并不是只把肛门向内向上提收,乃是连肛门及附近,如巴掌大的肌肉,成片地隐然上提,好像托住自己的一种细部动作。

    

   4、臀:所谓溜臀,就是尾闾骨顺着脊椎而下,直指地面,保持着九十度的关系。初学时,注意臀部不要向后翘,也不可以刻意将臀部向身前推送,致使小腹前挺。

    

   5、胯:胯要保持平正,放松是第一要务。 胯的运动幅度不大,却常引领腰及全身的扭曲与转动。此外,内缩与外张的动作,也运用到胯。 而且更有时腿脚不动,由于胯部的栘置,就可以改变全身的地位。

    

   6、腰:腰是横向平圆运动的枢纽,必须柔软放松。 管领的动作多,运动的幅度大。同时,又是联系上下肢招式变化的重要关键。 腰、胯、腹与臀若有所误,一个人就分成上下两个人了。 如果出现手脚虽已修正,而仍然不顺不和的招式,问题往往是出在腰上。

    

   7、腹:腹要先空而后实。 空,是不着力不弸紧,柔软犹似皮囊。在动作时则要受背,与腰的引领,不自主、不强求。 而所谓实,是有了进步之后,能够引气入腹的境地。 有主动的运作,也有配合性的牵引。

    

   8、背:拔背就是背部挺拔直竖,脊椎平正不偏的意思。 拔、是挺拔。背部的筋骨,保持警醒,动作的意念必由此起。 注意拔背不是把背朝向后方凸出,反而成了脊椎不正的驼背。

    

   9、肩:所谓沈肩,乃是耸肩的相反。 先做到不紧张、不上提,再慢慢地要求双肩沈坠,要有下引的感觉与体态。

    

   10、胸:所谓涵胸,就是不外张,不前挺的意思。 涵,是空而有容之意象。不弸挺才能够不紧张:有空隙才可以随运而动,不自主、不妄求。 初学者先要不挺胸,而又不可以将胸部内凹,以弯腰驼背来凸显涵胸的假象。

    

   11、肘:所谓坠肘,初练时注意肘部不向外张,不向上扬。 养成习惯之后,再要求两肘,甚至两臂,好似有向下沈坠的姿态与感觉。

    

   12、手:手腕首先要松,虽做动作,而保持不做动作时的闲散之态。手掌也勿紧绷,要自然地微向内凹。 手指伸出,似直非直,五指在意念上是并拢的,在形象上是指隙保持一些距离,指与指并不彼此接触。 手是神经末梢之所聚,最是敏感。 练功时,不可努力将意念集聚,追求局部的气感。而是,务必反求根本,以腰背身躯的运动来引领手掌。

    

   13、头:想象头上顶着一张纸、一片叶、一枝羽毛。 份量是轻的,但要保持头颈部位正直稳定,别把顶着的东西掉下来。

    

   14、口:口唇轻合,不可紧抿用力,后牙床相咬,保持轻轻地接触。舌尖抵住上颚,维持不要放下。 因此而滋生的口水,宜在口中稍留。 太多时,则徐徐地分作几口咽下。

    

   15、鼻:呼吸由鼻出入,不由嘴巴。 呼与吸时,气息由鼻孔经过,要慢、要匀、要和缓。不只鼻孔、要整个鼻梁及关联的部份,也都能感受到呼与吸的运动。

    

   16、目:眼光先要平正,一如日常。 不可因认真努力而瞋目,也不因细心内求而低眉,更还要配合动作,转动目光。有时是目光先住,引领动作。

    

   三、太极拳的史实:

        太极拳的起源,尚有争论。 一般的说法是始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时间大约是明末清初时期,后辈逐渐修订而形成为现今所谓的太极拳。

     

        武术史家认为:「明人重实战,清人兼养生」。太极拳便是在这个时代转换的背景中,继承、开展,建立个性,凸显技术的新门派。

     

        陈式的太极拳也有流派之分,较著者,在陈家沟便有老架与新架,大架与小架,各有妙造。在邻村则有赵堡的赵堡架,与王圪垱的忽雷架,都别具特色。

    

        太极拳在陈家沟时,累代的人才辈出,但却因为风气保守,不传外人,以致流传不广,只是一家一姓之长技而已。

     

        后有河北、广平的杨家,习得秘技,回乡授徒后,才将保守的情况初得突破。而这一支的太极拳,也就被称为杨式太极拳。 受其影响,兼学杨、陈二式而卓然成家的。 更有武式等诸家。  

    

   四、太极拳的理论:

        太极是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是古圣先贤对宇宙万物的体认心得,以简单的陈述,开示后人。太极,以图标意,便是有名的阴阳鱼:图是圆的,代表包含万有。 黑白两大部分,代表了一阴一阳。 作鱼体形状地周旋互补,表示关系非为不变。 而是随时衍化,动而愈出的。而黑中包一点白,白里有一粒黑,则表示阴阳不是绝对的矛盾,相反之中有相成。 这种理论应用在拳术上,就是:刚柔、内外、运动、行止、攻防胜负的操持、变化、转换与利用了。

     

        练习太极拳时,一举一动要合太极之哲理。要达此一目标,首先要有分辨的能力。 第一步是分别身前、颜面等等;而背后、脑勺等等;熟是阴,熟是阳。

     

        第二是明了向上、向外、扩张、提升、有力与攻击等等之动作为阳;而朝下、内向、收敛、沈坠、柔软与防守等等动作则为阴。

   更要知道的是:身体部位的阴阳划分,与拳术动作的阴阳属性是互相影响的,不是不变的,也不是绝对的。

     

        然后,更要体会:就是在简单的一个划圈动作中,出手为阳,手入为阴,已有两极之转移。在做此圈时,手臂的滚转,时时刻刻都在改易着外臂为阳,内臂是阴的属性。

     

        练拳之时,这种阴阳的互变、互生、互相支应的衍化,是在全身四肢,无处而不发生的。也正因此,这门拳术,才被称为「太极」拳。

     

        太极拳不但在个别练习时,遵循太极的哲理;尤重要的是武术目的的应用上,一攻一防,也以太极之理为依归。

     

        首先,攻防二法并不是截然切分的。依太极哲理,攻可以变防,防也可以变攻。 变化无穷,不自设限,此所以成就其高明。

    

   五、太极拳的基功、套路、呼吸、站桩、推手与应用:

       以下分别以「连环」、「老架」与「炮捶」三个题目说明之:

    

         连环:

         基功:北派武术各门各派,一致强调八式。而所谓八式,就是八个常用的腿部姿势。 其中,大约有六个是各门通用的,另外两式,则常因派别而不同。

    

          这八个姿势依次为:骑马式、弓箭式、虚步式、铺腿式、独立式、坐盘式、三七式以及四六式。

    

          任何事,都应从根做起。 练武术,下盘的基本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下盘基础必须强固,才能承担踢打、攻防、踪跳等等的需求。

    

       套路(新编连环):金刚捣捶、懒扎衣、抱虎归山、单鞭、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如封似闭、掩手捶、撇身捶、指裆捶、肘底捶、倒卷肱、闪通背、耘手、高探马、分脚、双风贯耳、蹬一跟、击地捶、怀中抱月、旋风脚、千斤坠地、小擒打、抱头推山、前招、野马分鬃、擖手、玉女穿梭、双摆足、金鸡独立、十字手、白猿献果、揪地龙、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当头炮。

    

       呼吸:呼吸是联络外在动作与内在运转的桥梁,它的训练极其重要。通过呼吸而将外在肢体与内在腑脏相结合。 如此,在我们打拳运动时,便同时强健了人体的内外各部;以维持健康,预防疾疫。

     

        呼吸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气沈丹田」。也就是在由鼻吸气,经喉入肺之后,以意念想象着把这一口气沈送进入小腹的程序。 初学时,先呼后吸,以压丹田来开始,提升横膈膜以推动肺脏,由喉经鼻将气呼出,送远。 随后,则是吸气,以意领气,沈纳丹田。

    

        站桩:站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功法,得其窍门,正确入手,太极拳就一定能够有所进步。

     

        站桩的训练目的可分为浅与深两个方面。以浅言之,便是全身放松,在不做动作就此较不容易紧张的情况下,运用意念引领身上各个部位去放松,静下心思,感觉紧张与松弛的分别。

     

        深言之,练习站桩要以意念引气,向上下四方,无限长远地延伸扩大...... 注意并无动作,而是以念力来拓大人身生理自然的极限。想象我身以丹田为重心,形成大约如同一座金字塔的强固形体;而此形体,又安放在宇宙之最中央。 一人一宇宙,我自为主宰。

     

        至于立定之双足,不是站在地球之壳面,而是要入地三尺,深稳坚强的。且又不仅只是深入地下,而是更还要能作树根之状,向四面八方延伸孳长,面积广大,以建不移之基盘。

    

        推手:推手是太极拳的一种双人训练,甚受欢迎。其原则是不争胜,避伤害;而目的在练习沾粘连随的感应,与弸捋挤按的劲道。 各式太极拳因教学的心得不同,已发展出各式推手的程序,原理无别,特色各具。

     

        推手训练中所应重视的问题:一是掣肘的重要,一是全臂是一拳的概念。

   推手名为推手,而所谓的手,实指全臂。无论练习那一种的推手,注意力要放在大小手臂上,而非手掌,亦非手指之抓拿。 武术中所谓的拳、掌,与手,其定义包含全臂之各部。

     

        人的手臂,常在肩、肘、腕处作转折,而肘部的活动角度较大,攻击力量也较强。因之,推手宜养成正确的习惯,看守对手的肘部,勿使其自由地运使。 正因为推手是散手训练的准备,而散手是自由对打的基础。

    

        所以推手的练习,要建立好的习惯,同时也必须避免不良的、错误的、危险的动作,才是合乎理想的训练程序。

    

        应用:太极拳中的动作,如能分析演示其用法,可以增进学习者的了解,与训练时的兴趣。

     

        要说明的是:一个既定的动作,常有若干不同的应用之可能,并不是单一的。因之,展示任一招式的用法,并非各该动作唯一的命意,亦非其最高之诠释。 应用乃是敌我双方的事,定要随机,而最忌拘泥。 说明的重点是要人体验太极拳全身俱到的应用原则,予以吸收,加以体味。至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无法,也不应死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