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淘宝
 
adv1广告图片
 

真正的大家无所谓绝招 “布九爷”漫谈太谷形意拳与祁县心意拳

京武功夫 2016-8-30 9:58:32

  布秉全先生为车派布式形意拳武学文化继承人。自幼随父布学宽(原中国武协委员)习武,秉承庭训,研习内家三拳。因在家排行第九,故称为“九爷”。现任布氏形意拳协会会长。布秉全习武、学习、工作齐头并进,形意拳功夫练得炉火纯青。退休后,他一头扎入武术研究之中,获得不菲成就,著作等身,是位学者型的武林高人。

  

  

   布秉全先生演练形意龙形

  

     2016年8月14日,山西·太谷第五届“启航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即将开赛,作为一名普通的形意拳爱好者,除了为大赛鼓掌,摇旗呐喊,祝贺大赛圆满成功之外,最近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太谷人,对自己的宝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意拳熟悉、了解吗? 据我所知,就是形意拳“圈子里”的爱好者与习练者,不少人也是一知半解,练练套路,对于其历史源流、文化理论、技术体系等等,不仅研究了解甚少,而且至今仍有人认为“形意拳即心意拳”,或曰“形意拳是心意拳的一部分”。由于形意拳与心意拳音同字不同,加之,形意拳与心意拳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对这两个拳种的认识,概念模糊、看法不一,也是自然而然的。我认为,形意拳与心意拳不仅仅是“形”和“心”二字之差,而是两个独立的拳种体系,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将形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三大拳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公布。(国发[2008]第19号文件)对于国家认可、社会认可、群众认可的三大拳种,我们则应尊重客观事实的存在,理智地对待,不论形意拳还是心意拳,我们都应承认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都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科学的实证,独立存在于社会的两大拳种体系。

  

     笔者认为,拳名叫法各人理解不一,坚持哪种叫法都不为错,关键是如何认识形意拳与心意拳的内涵。从戴隆邦开宗立派戴氏心意拳到李洛能开宗立派形意拳,不仅拳名有别,始创时代与师承传递不同,而且演练风格、基本功架、技术内容等都有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不妨改变过去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对形意拳作逆向考察的方法,重新对两拳进行从初创往下繁衍作顺向考证研究。不要只注意研究古代留下来的一星半点资料,而忽略了对两拳创始人的改革实践及不同拳法内容作细致的横向分析与比较。

  

     无论太谷形意拳,还是祁县心意拳,都是在各自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传承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独立拳种。可以说,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武术宝库中,形意拳与心意拳是两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耀眼明珠。太谷形意拳一经诞生,由于其开放性的特点,博采众长,很快便轰动武坛,跻身于中国四大名拳之列,流传相当广泛; 而祁县心意拳,因其“秘不外传,秘不示人”的保守性,长期鲜为人知,传递范围极小,尤显神秘,也因此固守保留了河南心意六合拳原传的古朴风貌,而更觉难能可贵。可以这样说,形意拳由祁县心意拳融华拳之特点于一体,演化而来。而祁县心意拳则是在继承意拳和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家传的道家内丹术,吸取螳螂拳拳法,创新、变化而形成。

  

   简单说,太谷形意拳是祁县心意拳的变体,祁县心意拳是河南六合拳的变体。形意拳与心意拳,虽然都尊爱国名将岳飞为鼻祖,但却是同源、同理而不同流的拳种流派。两拳历经数代变化发展,都有新的独到的创见。而且,一经细化,定向发挥,有了显著的差别。自戴隆邦始形成了祁县心意拳的传承体系;自李洛能始形成了太谷形意拳的传承体系,两拳不仅拳名不同,创立人不同,就是练功方法、套路内容、技击用法、理论基础、传承序列等也不相同。之所以不同,核心还是要看组成该拳法的功法、套路、技击术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就从“拳”的角度,以笔者的浅见与手头资料,简要谈谈太谷形意拳与祁县心意拳有何不同之处,供爱好者研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思想基础

     祁县心意拳“立于心,精于意”,讲究“重神不重形,重内不重外”; 而李洛能创立的形意拳,则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并以“象形取意”为旨,练意、练形、练打,形成了“外形动作与内意高度统一”的协调和谐的拳学思想。

  

     二、桩功有别

     俗语云“形、心之别,在于桩”,这也是两拳区别,一看就知的不同点。不仅名称各异,且架式不同。形意拳练桩功,是站三体势(式); 心意拳练桩功,是蹲猴猴(养丹田)。三体式站架高;蹲猴猴蹲势低。

  

     三、劲力特点

     中华武术各拳种各流派,都视劲力为拳法的灵魂。无论形意拳还是心意拳,都是以心为始,以“六合”为法,练气找劲,行气练劲,使人体之本能拙力变为拳劲。太谷形意拳劲由脚起,以腰为轴,五弓合一,节节贯串,劲整刚猛,劲意一点,讲究“明劲、暗劲、化劲”三部功夫。而祁县心意拳则强调气沉丹田,“重动、轻动、灵动”三步功。

  

     四、演练风格

     李洛能所传形意拳,套路演练架大势高,拳势舒展大方,动作简捷明快,手脚合一,节凑鲜明,劲力精巧,和顺自然,朴实无华。而祁县心意拳讲究“以圆构型、架小势低”、“身体束展幅度大”,运动如行云,劲力连绵不断,以柔为贵。两拳中,名称叫法一致的五行拳就有明显的不同。

     劈拳:

   形意讲“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意”,呈立圆走势,喻为翻浪劲。

   而心意则认为“劈拳似斧,非斧也,有捧盘端碟之势。”

     钻拳:

   形意讲“钻拳似闪,如泉水向上翻钻,无孔不入,捉摸不定”;

   而心意则认为“钻拳似闪,非闪也,有山倒岭塌之势”。

     崩拳:

   形意讲“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拳劲直而速”;

   而心意则认为“崩拳似箭,非箭也,有舟行浪头之势”。

     炮拳:

   形意讲“炮拳似炮,出拳如炮发射,内含螺旋炸劲”;

   而心意则认为“炮拳似炮,非炮也,有江水拍岸之势”。

     横拳:

   形意讲“横拳似弹,如弹滚之状”;

   而心意则认为“横拳似弹,非弹也,有轮行壕沟之势”。

  

     五、套路内容

     祁县戴氏心意拳,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姬氏心意六合拳,特别是保留了河南李政先生原传拳法,除原传十大真形,单把、双把等之外,又融进了家传的道家吐纳导引术以及山东金世魁所传的螳螂拳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拳功系列。其主要内容有:

   (一)丹田功:

   静功,养丹田(桩功俗称蹲猴猴);动功,搬、砸、射等多步丹田功法。

   (二)套路练习:

   徒手套路有:五行拳、十大形、七小形、还有若干小形形、三拳、四把、螳螂闸势、七炮、七膀、十法摘要、连珠把等。

   后又增综合心意拳套路如二十八势等。

   器械套路有:

   枪、刀、棍、剑、铁筷子、峨眉刺、闭穴橛等。

  

     我们再来看看李洛能形意拳一系的功法与套路内容。

     (一)桩功的代表性功法为三体势,也有浑元桩、虎形桩、托天桩等,另有辅助功法:洗髓经、易筋经、八段锦、吐纳六字决、内功四经等。

     (二)徒手套路:

     1、单练:五行拳,十二形拳,进退连环、四把、杂势捶、六合拳、八式、鸳鸯脚等,后又增综合形意拳套路等。

     2、对练:五花炮、五行炮、九拳、劈捶、九套环、五踩六捶、连环手、进退对打、十六把、十二连捶、挨身炮等。

     3、器械套路:

   单练:翼德枪、六合枪、梅花枪等; 六合剑、子午剑、龙形剑等;六合刀、六合双刀、麟角刀、春秋大刀等; 行者棍、三门棍、虎头钩、孙宾拐、七节鞭等等。

   对练:单刀擒枪、双刀擒枪、棍擒枪、三截棍擒枪、双手带擒枪、空手夺枪、小刀子擒枪、六合对扎枪、大梢子破棍、小梢子破棍、对砍八卦刀、空手夺刀、对打通四棍、对打引手棍、对打六合棍、对划大杆子等。

     4、杂练其它类拳术,如弹腿、六腿势、金刚拳、闯帐、掩手、太极拳、八卦掌等。

  

     对于套路内容,无论太谷形意拳,还是祁县心意拳,由于老师传授不一,说法不一,笔者只能摘其部分简录。特别是太谷形意门,因李洛能及其众弟子车毅斋、郭云深等,均有长拳类功底基础,且思想开放、博采众长,因此,大部分形意拳师都杂练其它类拳术及较多的演化套路,在此均未能一一录入,还请见谅!

  

     从两拳套路内容分析,不难看出,李洛能所传形意拳一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已构成了独立的拳种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模拟实战的徒手对练和器械对练以及借晋商大院的平台进行撕扒实战的训练,更是体现出形意拳在晋商辉煌的时代所发挥的实战性强的技击价值及其做出的特殊贡献。

  

     六、技击之道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当然,形意拳与心意拳也不例外。两拳虽然都以贴身近打为主要特点,但是,也各有其独到的长处与优势。

  

     太谷形意拳散打技击,俗称“撕扒”,手法多变,尤以“捎节击人”见长。或虚虚实实,引上打下,或一手连三手,环环相扣,或一手管两手,双劲齐发,或后发先至,起手就有等等,从而也形成了“引进落空,智而取之”,“快打猛攻,乱而取之”的技击技法。

  

   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一特点性说法,如“车二师傅的顾法,长有师傅的打法”,车毅斋的“游鼍化险”,郭云深的“连珠崩拳”,李复祯的“连环手法虎扑只”,布学宽的“狮吞手变化法”等等,都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实用技法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太谷形意拳引进戳脚门的鸳鸯脚腿击技法,使“放长击远”与“贴身近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实战制胜的技击价值。

     祁县心意拳,由于长期“秘不示人”的保守性,加之笔者孤陋寡闻,虽然与戴氏心意拳传人有一些接触,但未能理出技击方面较为典型的说法。观其一些拳师的技击用法,我主观认为,仍然是继承和保留了原传古拳法的特色。比较而言,不太重招式拳架的多寡,而以“内劲神化之功”为旨归。其贴身近打,身法快,束展幅度大,尤以使用膀法为多为妙,以根节击人见长。

  

     七、传承序列

     戴隆邦创立的心意拳和李洛能开创的形意拳,自开宗立派以来,均是传承有序,自成体系,两拳在传递系统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长期以来,形意拳与心意拳,两拳是各有各的传人,各有各的传播地区和范围。从不互相干扰,过去,也很少交流。即使练这两种拳的拳师在一起,也从不论资排辈。但是,山西太谷和河北形意拳传人聚在一起,就会常常谈论传承辈序,互相客气,互相尊称。而太谷和祁县虽然相邻,只一界之隔,却从不谈传承辈分。甚至,李洛能河北一系传人,长期以来,从来不知有戴文良(大闾)、戴文熊(二闾)及郭维汉等人。

  

     据祁县有关资料看,“戴氏心意拳传播范围小,传人少。有濒临失传之危险,也是事出有因。咸丰年间,祁县心意拳曾遭到‘血染家门’的大祸,从此封了拳门,戴家拳‘只传戴家人,不出祁县城’。只有族人戴良栋承接了戴家拳,传于独子戴魁,侄儿戴宏勋。后因戴魁娶妻三房未曾生儿育女,加之吸毒成瘾,穷困潦倒,遂于民国年间,始打破戴家‘秘不外传’的陈规,于1931年破格收岳蕴忠(小名贵宁)为徒。至此,戴家拳开始外传,且培养出不少名声颇著的心意拳师,诸如高升祯、岳蕴忠、段锡福、马二牛、王国安、王步昌、王映海、段仙等等,使戴氏心意拳走出家门,走向各地。可以说,戴魁是保留与传衍祁县心意拳承上启下的有功之臣”。尽管民国年间,戴魁打破“门规”,使祁县心意拳有了较大范围的传播,但依然有着明显的保守特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之后,戴氏心意拳才较为普遍地公开传练。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形意拳协会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传统武术锦标赛”,逐渐把戴氏心意拳专门单列为比赛项目,重点给予推广普及,并于1999年协会换届时,又增设了“山西戴式心意拳专业委员会”。从此,祁县心意拳有了长足的发展。

  

     就在清朝末年,祁县心意拳封了拳门之后,太谷形意拳却于咸丰六年(1856年)后,以独立的拳种开始广为传播。无论太谷形意拳师,还是河北形意拳师,纷纷被一些商贾富豪、官宦显贵请为镖师,从事保镖护院,以武为业。期间,形意拳不仅在晋商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形意拳因晋商的兴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拳史的发展,造就了形意拳的普及、成熟与完善。太谷形意拳一代宗师车毅斋及其弟子李复祯、王凤翙、樊永庆、吕学隆、布学宽、刘俭等一批名师,随着晋商的足迹,也声名远扬。及至民国年间,冷兵器时代结束,形意拳又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转型发展,武术被视为国粹。民间武术社团得到空前发展,一些形意拳师受聘,或担任领导,或担任教练。特别是形意拳开始进入学校的体育课,著名的形意拳师纷纷受聘于各级各类学校,担任国术教员。

     如:刘文华在北洋法政学校,后到清华学校;李存义在南洋公学;布学宽在太谷九所学校及铭贤中学;耿继善在河北赵县中学……随着学校武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颁布《暂行大学体育课程概要》教学大纲,明确将“少林、形意、太极、八卦及器械等列入大学的必修课”,使形意拳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从而,也形成了庞大的承传体系。其主要流派又分为太谷车毅斋、宋世荣;河北郭云深、刘奇兰四大派系。而且,枝繁叶茂的分支,遍布全国各地,且远播海外。为延续薪火,使传承有谱可稽,从李存义、布学宽这一代起,商定了形意拳传承辈序,“华、邦、维、武、尚、社、会、统、强、宁”十个字。仅先父布学宽先生一门,至今已传七代,形意拳传人甚众,可谓兴盛矣。

  

     八、李洛能之贡献

     形意拳的创立,虽然时间短,至今仅有160年的历史,但却是一个独立发展,影响很大的优秀拳种。笔者认为,李洛能在太谷18年时间,始创、首传形意拳,开宗立派,创立与传播形意拳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是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所以,太谷作为形意拳的发源地,也是当之无愧的。

  

     其一、始创形意拳功不可没。

   李洛能所创形意拳一系,不仅有良好的健身价值,而且更有实战技击价值,这在晋商的辉煌时期有史可证。李洛能根据自己的练功体会,结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对基本桩功与拳式套路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首先是蹲毛猴改为三体式,弓箭步改为三体式跟步、双把则名之为虎形。五行拳也有别于戴氏五行拳。形意十形增为十二形,且有明显的变化,并逐步增加了徒手与器械的对练套路。由此,心意拳在戴家演变发展的基础上,李洛能又集前人之大成,谓之一大变。初传拳时,虽亦名心意拳,但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拳艺风格,渐名为形意拳,成为一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拳种。

  

     其二,善于施教,重视人才培养。

   李洛能不仅追求真艺,博采众长,而且,思想开放,广为传人。在儒家“有教无类”思想的指导下,凡有愿向他学习的习武者,他都认真施教,且善于教化,所传弟子个个艺高技精,德高望重。

   如车毅斋是一个贫苦出身的车夫,刘奇兰是有一定地位的绅士,郭云深是从小酷爱拳术的武士,李镜斋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学者,宋世荣是开钟表铺的商人……而且,这些弟子又广传徒众,门下名手辈出,形成了形意拳山西与河北两大支派。由于李洛能重视人才培养,有广阔胸怀以及武德育人的教育思想,所以,形意拳体系,代代名家不乏其人。无论其为人,其技艺,其论著,均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业绩之宏伟,在我国武术史上也极为少见。可以无愧地说,李洛能是一位卓越的武术教育家。

  

     其三,形意拳广泛传播,名闻遐迩。

   在中国历史上,心意拳一门,在李洛能之前,是非常保守,秘不外传的。如河南马氏心意六合拳,只传少数回民,不传汉人;祁县戴氏心意拳只传戴家人,不出祁县城。而李洛能所创编的形意拳却是广泛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流传海外。特别是在河北深州、山西太谷更是普及推广到学校及不少老百姓家。民国年间,则被誉为“中国武术四大名拳之一”,这与李洛能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形意拳的社会影响之大,流传分布之广,名家辈出之众,武术地位之尊,在中国武术界都是人所共知的。综上所述,充分证明,形意拳是一个至今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的优秀的独立拳种,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从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对太谷形意拳与祁县心意拳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然而,对于武术爱好者普遍关注的“戴家拳师承与李洛能学艺之说”自然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重文轻武”的封建社会,由于对武术历史文献记载极少,流传故事颇多,有史以来,就存在着一种扑朔迷离的乱象,甚至有着“知道得越多,越难理出头绪”的困惑。

  

   笔者认为,我们的武术史,如果用文献记载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历史可言;如果相信民间的传说故事,街巷俚语,武术史也只能是一部神秘的传奇史。由于在江湖上有着一种“言祖不言师”的传统习俗,因此,在武术师承问题上又明显地表现出难以衔接的跳跃式的特点。无论祁县心意拳还是太谷形意拳,众说纷纭的承传历史,不仅交织成了一团乱麻,而且,在心意与形意的关系纠葛上又结成了一个个难解的疙瘩。其实,静下心来客观地分析,似乎也可以得出一个个比较合理而明确的结论。为探求本源,让传承历史更接近事实,笔者又根据社会上普遍流传的有关资料、口头传说和碑文石刻,本着“求实存真、严谨考证、秉笔直书”的原则,简作梳理,再供爱好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