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登堂入室——高臣老师自述意拳法门
高臣 2016-9-12 16:40:08
意拳是王芗斋先生在继承传统形意拳的基础上吸收了太极八卦及其它拳法的精华而创。但是形意拳的基础在哪里?太极的精华在哪里?八卦的精华在哪里?难道就是削掌、探掌、掖掌这三招吗?这怎能是王芗斋的创新呢?
本门在劲力上继承了形意拳的整劲练法(实际王芗斋先生就是形意拳名家),故有“内提外连(随)”之说,什么是“内提外连”?没有明确的说法。所谓内提,就是形意拳中“紧撮谷道内中提”,其含义是通过谷道上提把下肢的劲力通过髋关节带膝关节带踝关节,使力量聚于丹田(小腹),这样使内劲归于丹田,外在筋肉有向上牵拉之动(极细微,但能摸出来),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足趾抓地,足心空含是这样形成的。谷道不提则髋不能上抽,髋不向上则膝不能有提纵之力,膝不提纵则足趾不能抓地,如此是大关节带小关节,于层层递进中,而使下肢与躯干连成一体,这实际也是“鸡腿”的真义所在,即内提外连。上肢劲法,芗斋先生要求为横撑竖裹。所谓横撑,即双肩有横开之力,劲力到肘,谓之肘横;竖裹则是在横撑之基础上双臂有前抱之力,但是在一个三维空间中有横向、纵向和轴向,前抱为纵向是竖裹,向下抱为轴向亦为竖裹,故竖裹之力既有向前也有向下,其含义是向前竖裹肩不易下沉,肩不沉则手臂之力无法归于身,故在向下之竖裹后,使上肢之劲力归于丹田,手臂与身体亦连为一体。所以肩下沉使手臂有回抱之力,这样,上肢与下肢都与身体有牵连之内劲,不但外形连到一处,而且内劲也归于丹田(人体重心),这样内外相连才能练出整劲和内劲。整劲是身体各部的协调统一,内劲则是培养整体基础上的力量,所以不论站桩、试力多么用功,如果不明上述两点,永远也难成一整体,更不用说整体发力。
有关意拳技击桩中前足如何去“站”,恐怕很多人都是足尖直出,这样的站法,将会使下肢只有前后之顶力(有的连前后力都没有),而无左右之力。正确的练法则是前足跟有外撇之力,足尖有内扣之力,这样前后、左右均有支撑,使桩步稳健。如在实战中,足踏中门一定要前足内扣,有抖撞对方前腿之含力,使对方连根拔起而飞出。不然,对方在失重时会顺势用膝顶撞我方的裆部。
现在意拳中腿的发力已基本失传,其原因是只知站高桩,而不站中架和低架桩之故,从而造成下肢力量不足,也弹抖不出功力。取而代之的则是踢、踹、蹬等威力远逊于现代搏击的腿法。中架桩、低架桩更重视内劲的培养和修炼,而不是重心放低就是低架桩。张恩桐先生之桩功劲力来源于低架桩(亦称大浑圆),目的是为了培养腿部力量的弹抖功能,也是为了使内劲更加充实、饱满。所谓气充则力强,技击桩之练法注重于神意与肢体的松紧运动,即精神、意念的内部活动是否能够使肢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技击桩是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运用大脑的精神假借,使人体内在气血向所思方向运动。如果能达到这一步,那就会感到虽外形未动,但内劲的催动而使形体有了极其微小的动(动状之态),这样,自身就有了阻力感,则具备了动的条件(即试力功夫)。但是,桩法训练的过程,须培养出充实的内劲,所谓“体整如铸,身如灌铅”,即整体外在为坚实的支撑架,内在如充气的皮囊,外形虽实但不僵,不影响动转的灵活。所谓“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其含义极深,并非单一的放松。
高臣老师桩功
“五行拳”乃意拳打法模式,源于形意拳五行操法,近代所传意拳,其五行拳已失去了芗翁五行之真义,如炮拳成了直拳,钻拳成了钩拳,劈拳成了拍拳,横拳成了没有威力的横扫拳,崩拳更加离谱。如此,难道就是王芗斋先生对形意拳的创新和发展吗?王芗斋先生的打法是劈、崩、钻、炮、横的五行劲力,动作亦不离形意之规矩,只是在落点变化上不同于形意拳,所以王芗斋先生曰:是劈、崩、钻、炮、横;非劈崩钻炮横。因此我们深入地探讨五行劲力时发现,劈拳似斧,有斩钉截铁之力,其劲法为向前、向下之搨劲,但是一定要有向前打透之力后,才能形成向下的发力,而这个向下乃指向前下方45度角搨进。现在的劈拳则成了向下的拍力,根本无威力可言。拳谱有“沾实始发力”之说,力在掌根,虽为掌打,实为点打,如此才有透敌之力。崩拳似箭,有透甲之功,其力来源于双手拧转交错以及后足鸡步蹬踏之力,使拳似箭般抖出。钻拳实为前打,小臂在抖出瞬间有拧钻之力,为一弧线前打,并非现在像勾拳一样的发力。炮拳打的是起落,应为先砸后炮或先炮后砸,故也有砸为炮之说。而现在炮拳则成了左右直拳,只是后手有上架之形,但已无挑挂之发力,更因不明蓄力而直接发力,故所发之力仅为外力而已。横拳更加离谱,今之横拳仅仅成了横向发力。老谱中有“起横不见横”和“横拳打竖劲”之说。横拳之劲法乃身有横意而拳为竖劲,横拳似弹(弹弓),即有弹抖之能,固此为传统五行劲法。王芗斋先生乃郭云深夫子之嫡传,怎能不明此种含义,而创出于理于实践皆不相通的五行拳呢?故现今之五行拳非王芗斋先生之五行拳,实为后人不明真义而仅学其形而已。笔者通过恩贵先生的讲解,才明白了五行拳的劲法以及五行合一的真正内含,而且也明白了王芗斋是如何从形意拳向意拳过渡的过程。
此文能否使大成学子感到意拳真谛呢?笔者认为,秘传不在于招,不在于形,而是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拳理和拳学要点。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深刻地体认,你练的不是拳,而是操。而没有明师的教诲、传授,也永远不会登堂、入室。 |
|